原发性肺结核多见于儿童,为结核菌初次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它的典型病变是形成原发综合征,即肺内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若肺内病变吸收而肺门淋巴结病变继续发展,则为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原发性肺结核在临床上一般可无症状,重者可有结核中毒症状,如长期低热、轻咳、食欲缺乏、消瘦等,多见于年龄较大儿童;如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气管、支气管,可有阵发性咳嗽。体格检查肺部可无阳性体征,可仅有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或可增加,核左移。血沉增快。痰细菌培养有时阳性。结核菌素试验大都强阳性。X线检查:原发综合征可见双极哑铃状征象;支气管淋巴结核,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结合该患儿临床发病特点及X线检查情况,应诊断为原发性肺结核。
Peutz-Jeghers息肉病又称黑斑息肉病,是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肠道表现,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肉眼表现为皮肤、黏膜色素斑和肠息肉病两部分。色素斑多见于唇、口周围区、颊黏膜、眼、鼻孔、指甲下区等,呈深褐色或黑色,表面平滑。息肉可分布于整个胃肠道,以小肠最多见,多达几十到上百个,粗细不等。镜下见色素斑处鳞状上皮黑色素细胞数量增多伴黑色素堆积。肠道息肉内腺体排列紊乱,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组成,间质由增生的平滑肌束构成,属于错构瘤性质。
肠结核病大多(约85%)发生于回盲部,其他肠段少见。可能与此处淋巴组织丰富,食糜停留时间长,易引起结核菌感染有关。
未经治疗的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镜下形态学特点为:滤泡上皮增生呈高柱状,有的呈乳头样增生,并有小滤泡形成;滤泡腔内胶质稀薄,滤泡周边胶质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上皮细胞的吸收空泡;间质血管丰富、充血,淋巴组织增生。但经碘治疗后,甲状腺上皮细胞变矮、增生减轻,胶质增多变浓,吸收空泡减少,间质血管减少、充血减轻,淋巴细胞也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