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查表5.1.4-1可知,9度,多遇地震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α=0.32;则根据第5.3.1条,9度抗震设计时,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0.65α,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0.75G,则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αG=0.65α×0.75G=0.65×0.75×0.32×[9×(12500+0.5×2100)+(13050+0.5×2100)]=21224kN。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式(5.3.1-2),结构质点i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则第八层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3.底层的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3.1条,构件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按各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配,并乘以增大系数1.5。底层中柱A的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可按柱A分担的面积比例分配,则:N=[(5×7)/(50×21)]×21224×1.5=1061kN。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查表5.1.4-1可知,9度,多遇地震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α=0.32;则根据第5.3.1条,9度抗震设计时,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0.65α,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0.75G,则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αG=0.65α×0.75G=0.65×0.75×0.32×[9×(12500+0.5×2100)+(13050+0.5×2100)]=21224kN。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式(5.3.1-2),结构质点i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则第八层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3.底层的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3.1条,构件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按各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配,并乘以增大系数1.5。底层中柱A的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可按柱A分担的面积比例分配,则:N=[(5×7)/(50×21)]×21224×1.5=1061kN。
该拱是静定的三铰拱,可根据题目图的拱顶弯矩MD=0的条件,得出底部拉杆AB的轴向拉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为:
AB两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7.3条注,楼层层间最大位移Δu以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差计算,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抗震设计时,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正确;C项,根据第5.4.1和第5.4.2条,是否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对水平力作用下结构位移计算的影响要根据结构的减重比确定,错误;D项,根据第5.2.2条,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以增大。近似考虑时,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1.32.0。对于无现浇面层的装配式楼盖,不宜考虑楼面刚度的增大,正确。
不论采用何种结构,在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内,其结构平面布置宜对称,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这使得扭转偏心距小,侧移小,设计的结构才经济合理。A项,当长边边长为短边的4倍时,长向柱列的柱数较多,短边方向强度、刚度相对较弱,所以通常把主要承重框架沿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加横向刚度;B项,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剪力墙应沿两个主轴方向布置;D项,高层建筑结构宜设置地下室,但不仅仅是为了抗滑和抗倾覆需要;地下室有以下功能:利用土体的侧压力防止水平力作用下结构的滑移、倾覆;减小土的重量,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