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28]研究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师教好一节地理课的必要前提,试说明地理教材研究的基本条件。
参考答案:
(1)坚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地理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才能深刻理解地理教材内容,才能正确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透彻地分析教材。
(2)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教材的分析,必须在教育学和学科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教材分析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而教育活动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
(3)有正确的教材分析方法。正确的教材分析方法有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两种。纵向分析是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的过程。即先从宏观入手,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特点和功能,再逐步深入,直到剖析到章节知识点的内容。横向分析,指同一层次知识内容的横向比较和联系。纵向分析是个可逆的过程。整体的、概括的教材分析是局部、具体教材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反过来,局部、具体教材分析又加深对教材整体功能、特点的认识。
参考解析:
无
【简答题】
[2/28]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并对该示意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该图直观形象,帮助学生认识公转。公转示意图能让学生对地球公转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
(2)揭示公转过程中二分二至日及近远日点的内在联系,化难为易。二分二至日与近远日点等相关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比较难以理解,通过公转示意图,可以使学生从复杂的地理事物间抓住本质,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3)可以展示过程,变静为动。地球的公转有其发生、发展的运动过程,仅依靠教师口述学生难以理解。但是,如果教师边口述、边有层次地借助公转示意图展示动态过程,讲、画同步进行,有助于学生感知和理解地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参考解析:
无
【简答题】
[3/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王老师"冰川是如何改变地表的"实验活动的教学设计:在讲地球表面形态,关于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时,可以设计活动课。教...
参考答案:
参与一活动教学过程模式的程序:
①提出课题。教师提出教学课题,这类课题可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活动来完成。
②设计活动。师生围绕所要研究的课题设计教学活动,可由教师设计也可由学生设计;可以全班设计一种活动计划,也可设计多种分组活动计划,可以从教师设计活动逐步向学生设计活动计划过渡。
③收集材料。学生围绕课题任务,自己收集材料并整理加工处理,绘制图像,演示操作,动脑、动手、动口,从各种信息媒介获取相关知识信息,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活动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为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④研究课题。学生在充分掌握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必须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分析问题的症结和关键。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严重困惑或意外障碍。
⑤总结评论。对学生的研究成果或学生提出的各种见解作出恰当的、中肯的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成果和成功,肯定他们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激励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解析:
无
【简答题】
[4/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阳春市一位老师"农业区位因素"一课的教学片段:教师多媒体播放MTV--阳春组歌之《甜甜的马水桔》(部分)。师:歌曲赞美了...
参考答案:
材料中教师采用了选取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还有:利用角色扮演,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教学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参观调查,创设问题情境等。
参考解析:
无
【简答题】
[5/28]阅读关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
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要点:①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教师展示"株洲城市略图""日本筑波略图",通过这两幅图,帮助学生理解"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扩展"的含义。学生看图,教师讲解:株洲市是沿着铁路线发展起来的,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日本筑波科技城是沿着一条长达9千米的中轴路而发展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可以看出,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②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教师展示"大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衰"的案例:随着大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方贸易活动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扬州还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迅速发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得出"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的结论。结合课文内容,安排课外活动:网上查询本市或本县沿河地区的地图,调查沿河地区的交通运输布局发生过哪些变化,对本市或本县的聚落形态有什么影响?③交通条件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教师向学生展示相关商业网点的图片资料,让学生通过图片明确商业网点的含义,并适时提出问题:在你的居住地周围,商业网点给你或你的家庭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学生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提高商品流通的经济效益。教师向学生展示山区、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让学生对比、观察,分组讨论判断两幅图的地形,思考两者商业网点的分布差异并说明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因素。教师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地图、图片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并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师小结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交通最优、市场最优。
参考解析:
无
【简答题】
[6/28]阅读关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
参考答案:
教学重点:①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②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及各层主要特点。教学难点:①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②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参考解析:
无
【简答题】
[7/28]阅读关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说出气压带、风带在地球上的分布;能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共同绘制"南、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通过对地球及其表面假设条件的变化与大气运动状况的关系进行探究,推导出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形成的过程,并说出其分布规律。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运用联系的、运动的观点来看待地球上的地理事物及其变化;认识大气环流的整体性,进而学会用整体的思想看待地理问题。
参考解析:
无
【简答题】
[8/28]阅读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或形成条件)、特点、危害以及分布。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教学挂图、教学模型等,了解各种滑坡和泥石流的时空分布、成因、危害,并通过分组讨论,进一步思考预防措施;通过观看滑坡和泥石流影片片段,对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进行直观感受,形成印象。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
参考解析:
无
【简答题】
[9/28]阅读关于"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
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要点:①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教师展示太阳系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和分析,并回答问题:太阳系的成员有哪些?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有哪几颗行星?你能够描述地球的位置吗?(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学生读图得出结论: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并根据日地距离和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教师递进设问: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吗?它们的轨道倾角相差大吗?是不是近乎在同一个平面上?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与其他行星比较,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轨道倾角除水星稍大一些外,其余的相差不大,基本上在同一平面上;偏心率接近0,轨道是近似于圆的椭圆。教师引导总结:八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共同特征,说明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教师展示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和分析,并回答问题:八大行星按其特征分为哪几类?各包括哪几颗行星?学生读图得出结论:八大行星按其特征分为类地行星,如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如天王星和海王星。教师递进设问:各类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各类行星具有的特征,并说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并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也没有特殊的地方。教师总结:通过以上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②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教师提供八大行星表面平均温度比较资料(表格)。学生阅读图表后,思考问题。(通过阅读图表,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整理和分析能力)教师设问: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水星到海王星的表面平均温度有什么变化规律?这与它们距太阳的远近有什么关系?学生:温度越来越低。距日越远,温度越低。教师:地球的平均温度是多少?这和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从温度条件看,你知道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吗?学生:由于日地平均距离适中,使得地球的平均温度保持在15℃左右,正是由于地球有适宜的温度,才使得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教师:从地球本身的条件看,生命物质的存在还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适宜呼吸的大气;海洋的形成;液态水的存在。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宇宙环境:运行安全,光照稳定;地球自身: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参考解析:
无
【简答题】
[10/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赵老师"交通与城市区位"一课的教学片段:教师: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各大城市,一般都...
参考答案:
教师主要采用了由"理"析"地"的演绎法。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演绎法以提出地理概念、原理和地理分布规律开始,然后举例进行论证,再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说明一些地理事物演变和分布的规律。
参考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