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东西方旧商路受阻;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可以绕到东方;哥伦布到达的是美洲。 (2)材料一所述的目的是了解东方风土人情并使东方人皈依基督教;材料二、三说明他们的目的是建立海外殖民统治,掠夺黄金。既然西方殖民者图谋扩张和掠夺,并已在美洲的某些地区建立殖民统治,强迫殖民地人民纳贡,因此根本不可能存在什么“公平交易”。 |
B |
B |
B |
(1)问题一:观点:是偶然的。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二: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人文主义倡导冒险精神;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问题三: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言之有理即可)。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人文主义倡导冒险精神;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言之有理也可) (3)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了。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
(1)美洲航路:1942年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东印度航路:1497年—1498年达伽马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2)影响:经济,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政治,打击封建势力,促进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对外开始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 (3)趋势: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地位:经济附庸。 (4)情况: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企业效益提高;单纯靠加工订货获利甚微。 建言:增加科技含量,发展自主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 |
(1)16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开辟新航路,并在亚洲、非洲、美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财富。 (2)动力:英、法等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遭受掠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出现新的生产方式,如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逐步建立,工业化起步。 (3)亚非拉国家近代以来长期遭到欧美列强的掠夺;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亚非拉国家人口众多;国民文化教育水平低。 |
B |
D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