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议政,内阁职官中能参与议政的主要是大学士。办理本章,这是内阁最主要的,大量的日常事务。拟撰,承宣谕旨。筹备,组织大典。收存重要档案。组织修书
秘书机构的越权现象不再出现;对文书档案机构工作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秘书人员的个体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文书档案工作趋于规范化;向国外学习文书档案工作经验,使我国几千年来处于封闭状态的秘书工作首次吸收国外先进方法,有助于我国秘书工作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对文书档案工作进行的学术研究及其取得成果,使文书学,档案学开始形成,秘书工作中的这两类重要业务开始学科化;学校培养专业秘书人才,使秘书人员的素质有所提高,拓宽了秘书人员的来源
辽,金,元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地方或全国性政权。这些少数民族在进入中原前,其社会发展程度低于汉族;进入中原后,他们努力吸取汉族政权的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及文化,加速了向封建化过渡的进程。因此,他们的秘书工作既带有其原有的旧制痕迹,又糅合了唐,宋的一些经验,表现出两者混合的特别。辽,金,元时期秘书工作的水平从总体而言没有超越唐,宋,但在某些方面有所创造,如辽,金,元的各级秘书机构中都配备有懂多种民族语言的秘书官吏;辽代的秘书机构分为南北两套班子,以适应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行政管理;金代创设了传递紧急文书的集递铺制度;元代则在秘书官吏的选拔,文书档案工作制度和公文传递制度方面颇有建树,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一些证明,我国历史上秘书工作的经验是各民族共同积累起来的,辽,金,元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融合时期
中书省除了主官中书监,中书令以外,尚有不少秘书官员,这些官员的名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变化纷繁,主要有以下一些:黄门郎,曹丕时定制,掌收受,拆封,初阅各方奏章,然后签名,交给通事郎。通事郎,曹丕时设立,为中书监,中书令的副手,具体负责诏令的起草工作,并负责宣读黄门郎传来的奏章,署名后呈送皇帝。晋朝时改称中书侍郎,设4人。中书舍人,西晋时在中书侍郎下设舍人,通事,后合称通事舍人,也称中书通事人。
东晋,宋,齐沿置,梁朝除去“通事”两字,改称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下设有:主书-负责保管文书,以备查询,并抄写诏敕,相当于机要秘书,地位虽不高,但职掌重要。
书吏-负责文书的抄录,誊写。
书助-协助书吏抄录,誊写文书的人员。中书省遇到重大文书事务,书吏不足,难以按时完成,就另外选择通文墨者帮助完成。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在地下斗争的环境中,为了保证文件的机密性,党建立了一套文件保密制度。
1.文件的密写技术,就是将机密文件用牛奶,碘酒,米汤等特制的药水书写在白纸,书刊,器皿上。收件人收到文件后,用特制的药水洗出字迹。
2.文件材料的伪装。为了安全传递,保管,使用秘密文件,秘书部门采用商品化,教科书式小说式的方式来伪装文件材料
3.文件传递中的保密
1.随着解放区的扩大,中央秘书处的日常工作越来越多,它已很难适应工作的需求。1941年中央决定在秘书处的基础上设立中央办公厅
2.中央办公厅由秘书处,中央直属机关管理局,中央直属机关党委,特别会计科构成
3.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秘书处处长,副处长,分管办公厅的各方面工作
4.1947年,由于敌人进犯延安,为了安全,中央决定把办公厅一分为三。到1948年,中央办公厅恢复了原建制,并增设了行政处和警卫处,与中央直属机关管理局共同承担行政各事务。经过充实调整,中央办公厅得到了发展
承发司-负责文书的收发。
管勾司-掌出纳四方文书,启拆缄封,邮递的程期。
检校司-掌检校左右司,六部公事程期,文牍稽失。
照磨所-负责文书的照刷,磨勘。
时政科-负责记注皇帝言行和省,台,院,诸司奏闻之事
军机处成立初期,其职掌限于军务,后来,职掌逐渐拓宽,直至“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其职掌主要有:
1.参与仪政,军机大臣有参政职责
2.拟写谕旨
3.办理奏折,开列赏单
4.备顾问,当参谋。军机大臣常侍从皇帝左右,皇帝出巡是也须陪同,随时回答皇帝的询问,起参谋,顾问作用
5.参与审理大案;审理谋反的“叛逆’首犯和参谧高级官的案件,多交军机大臣办理6.奏补文武官员
7.军机处还负责催办,稽查公文,办理皇帝随时交办的一切事务。军机处尽管其职掌宽泛,职权颇重,仍必须一切听命于皇帝,并无决策之权。它起着”行政枢组“的作用,联系上下内外,辅助皇帝施政,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兼参谋部
1.作为统治和施政的工具。在各种档案中被重视的是版图,各国对此无不严加收藏。各国变法中繁多的法令文书,版行后也都被妥善收存起来,以供统治者随时查用,作为施政工具。
2.作为传授学问的工具,流散于社会上的档案,主要被士利用。士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学习理政经验,十分注意收集档案,进行研究,其中造诣深者还利用档案开办私学,传授学问
3.档案被汇编成集,孔子等人在收集了大量档案,典籍并予以整理,研究后,怀着一定的政治倾向,将其汇编成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