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职业资格刷题搜题APP
下载APP
课程
题库模板
Word题库模板
Excel题库模板
PDF题库模板
医考护考模板
答案在末尾模板
答案分章节末尾模板
题库创建教程
创建题库
登录
logo - 刷刷题
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搜索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题库 - 刷刷题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题库
题数
186
考试分类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售价
¥15
手机预览
收藏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分享QQ
微信扫一扫
微信内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去刷题
简介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更多
章节目录
题目预览(可预览10题)
【简答题】
[1/186]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片】小题1: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C.干...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参考解析:


小题1: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持续时间非常短,火山喷发作为另一种地质灾害,由于有岩浆喷出等现象,持续时间比地震长,但总体较短。干旱持续时间较长。
小题2:蝗虫极喜温暖干燥,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旱涝灾害往往具有关联性。
【简答题】
[2/186]形成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 ①国土面积广大;②人口众多;③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④自...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危害。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 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和的安全。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是我国自然灾害的一个突出特点。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灾情情况、人口数量、农业发展历史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也是造成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而与国土面积的大小关系不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简答题】
[3/186]“三北”防护林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对我国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3题。 1、“三北”防护林的“三北”...
参考答案:
1、C
2、C
3、A
参考解析:
【简答题】
[4/186]自然灾害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区域中同一种灾害可能是不同的影响因素导致的。回答题。 小题1: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参考解析:


小题1:同一种自然灾害则其孕育的地球圈层相同,②错误;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区差异与个人的应急反应关系不大,③错误。
小题2:我国青藏高原地势高,故气候高寒;东北地区纬度高,则冬季气候寒冷,故冻害是两地共有的自然灾害。
小题3:青藏高原地区的冻害主要受地势影响;而东北地区的冻害主要因纬度高而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能结合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形成的自然灾害。
【简答题】
[5/186]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图片】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
参考答案:

(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环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参考解析:


从图中观察出:河流水位在6月至9月高于湖泊水位,易发生洪涝灾害。其自然原因主要有: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地势(滨湖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位高低(湖水和河水此时都处一年中的于高水位)等方面入手即可。
根据所学知识,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加强监测和预报、种植耐涝农作物、开展灾害教宣传育,提高民众减灾防灾意识、退田还湖,提高湖泊的调蓄能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等
【简答题】
[6/186]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图片】(1)依据2010年3月中旬全球气象干旱监测图,描述此次重干旱区的空间分布。 (2)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

(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地区;非洲北部、印度半岛和中国西南部地区
(2)农业生产:导致当地农作物播种与生长发育严重缺乏水分,其产量与品质会降低。
生态环境: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
自然灾害:引发森林火灾等
参考解析:

(1)根据2010年3月中旬全球气象干旱监测图,重干旱区主要位于非洲中部,南亚、东南亚地区。具体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地区;非洲北部、印度半岛和中国西南部地区。
(2)干旱成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危害:人畜饮水困难、粮食减产,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三方面分析:农业生产:导致当地农作物播种与生长发育严重缺乏水分,其产量与品质会降低。生态环境: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自然灾害:引发森林火灾等。
【简答题】
[7/186]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图5),回答1-4题。 【图片】1.形成风暴潮的动力因素是 A.地转偏向力B.海水摩擦力C.地震波能量D.大气水平运动产...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参考解析:
【简答题】
[8/186]我国山区泥石流日趋频繁的原因是          A.地壳活...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泥石流的发生也有三个控制因素: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和较大的地面坡度是泥石流发生的基础条件,突如而来的巨大水流(例如特大暴雨)则是泥石流暴发的触发因素和主要动力条件。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简答题】
[9/186]我国北方地区在不同季节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有(    ) ①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 ②春季和夏季的干...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象灾害。我国北方地区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春季和夏季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华北为春旱。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简答题】
[10/186]下图是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柱状统计图,据图回答问题。 【图片】 (1)描述1950~2001年自然灾害损失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说明这种趋势,并...
参考答案:
(1)灾害损失越来越重,1995年后有下降的趋势。不断加重的原因可能是:①重大灾害发生次数增多;②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①重大灾害次数减少,②防灾、抗灾能力提高。
(2)不同年份重大灾害发生的次数不同。
(3)①遵循自然规律,避免人地关系激化;②研究灾害发生规律,及早预报;③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
参考解析: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单词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