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红细胞ABO血型分别为A与B,子代可能出现的血型为A、B、O、AB型。
红细胞P血型系中几乎所有的人不是P1抗原,就是P2抗原。在具有P2抗原人的血清内常含有抗P1的冷凝集素。目前已发现红细胞上P及P1抗原具有异质性。几乎所有P1及P2的人红细胞上都有P抗原,P缺如是十分罕见,这种人或有Pk抗原,或有P1和Pk,或两者都没有,后者表现型为P,血清中含抗-PP1Pk。这些抗原是由两个独立的遗传系统所决定。
抗原性包含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反应原性是指与抗体反应的能力。免疫原性则是指刺激机体诱发免疫反应的特性。体液中的ABH物质是小分子物质,仅具有反应原性者,称为半抗原。异种血清,异型蛋白,异体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均具有反应原性和免疫性,因而都是完全抗原。若人为地使半抗原与体内大分子蛋白结合,就可使半抗原转变为完全抗原。这种大分子的蛋白质称为载体。
抗M抗体是较常见的天然抗体,在4℃反应最佳,37℃反应较弱或全部不反应。抗M在婴儿较多见。它主要属于IgM,但IgM和IgG同时存在者也不少见。抗N抗体较抗M少见。大多也为天然抗体,且为典型的IgM冷凝集素。
在红细胞ABO血型鉴定中,抗A(B)标准血清的效价必须在1:128以上。
许多组织细胞上有规律地存在着A、B、H抗原,以及分泌型机体的分泌液中存在着A、B、H物质。除AX外,其余A亚型分泌型的唾液均含A及H物质。当然,A1分泌型的唾液也含A及H物质。
红细胞ABO血型中,A 1型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明显,与抗A 1发生凝集,与抗A、B凝集明显,而与抗H不发生凝集。
我国汉族红细胞D抗原阳性率99.6%,红细胞D抗原阴性率为0.4%;E抗原阳性率47.88%。
1901年维也纳大学病理解剖研究所助教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人类红细胞ABO血型。以后他又发现了红细胞的MN、P、Rh血型,赢得了“血型之父”的誉称。
通常最多的AB/OO基因型配对夫妇所生的子女,可为AO型(表现型为A)或为BO型(表现型为B)。倘若配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B/O×OO时,则能生出AB型子女(基因型为AB/O),除非AB型双亲均为AB/O基因型外,否则是不能生出O型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