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术前须排尿以防穿刺损伤膀胱;让患者坐在靠背椅上,衰弱者可取其他适当体位如半卧位、平卧位或侧卧位。
2.选择适宜的穿刺点。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
3.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自皮肤至壁层腹膜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4.穿刺操作。考生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刺入皮肤后,以45°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也可直接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针头进行诊断性穿刺。大量放液时,可选用8号或9号针头,并于针座接一橡皮管,助手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头,并夹持胶管,以输液夹子调整速度。将腹水引入容器中计量并送检。肝硬化腹水患者一次放液不超过3000ml。
5.穿刺结束后,消毒针孔部位,并按住针孔3分钟,以防止渗漏,加蝶形胶布固定,纱布覆盖。大量放液者需加用腹带加压包扎。
1.使患者平卧于硬板或平地上,解开患者衣领及紧身内衣等。
2.迅速清除患者口鼻内的污泥、杂草、痰、呕吐物等异物,患者如有活动的义齿(假牙),应将其摘除,使呼吸道通畅。
3.用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或双下颌上提法,打开气道。
4.成人头部后仰程度为患者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
5.开放气道,利用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判断有无呼吸。
1.患者置于硬板床上或地上,头向后仰,将下颌推向前上方,用拇指压下唇使口张开,清除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2.术者半跪于患者头端一侧,用一手托起患者下颌,使患者张口,另一手捏住患者的鼻孔。
3.术者深吸一口气,将口贴紧患者的口部缓慢而均匀徐徐吹入,使患者胸部缓缓张起。
4.吹气完后,术者口离开,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轻压患者胸部,借助肺弹性回缩排出肺内的气体。
5.如此反复进行,吹气频率成人12~16次/分,儿童18~20次/分,吹气时间占呼吸周期的1/3。
1.先用干纱布掩盖伤口,以酒精消毒周围皮肤。
2.取下干纱布,以盐水纱布球蘸洗伤口,再消毒皮肤一遍。
3.在伤口外周(距边缘1~2cm)做局部浸润麻醉。
4.仔细检查伤口内各层受损组织,除去凝血块和破碎的组织,结扎活动的出血点。仅有皮肤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裂开,可做单层缝合,如有深筋膜裂开者,需先缝合深筋膜,再缝合皮肤和皮下组织,勿留下明显的裂隙。
5.缝合间距不宜过密,以伤口边缘对合为度。
6.缝合后消毒皮肤,外加包扎。
1.装置吸痰器操作。接上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完好,吸引管道是否通畅。
2.病人体位。半卧位或平卧位,头转向一侧,昏迷者可用开口器或者压舌板开启口腔。
3.吸痰过程操作。吸痰管从鼻孔插入至咽喉,当吸气时顺势插入气管,插入一定深度时开放导管折叠处进行吸痰,动作应轻柔。
4.一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插入时捏紧吸管,向上提拉吸痰时放松吸管,并将吸管左右旋转,如此反复直到洗净,操作应流畅。
1.触摸有无颈动脉搏动,简单判定患者呼吸心跳停止。
2.患者平卧于地面或硬板床。
3.抢救者站一侧,双手掌部重叠,平行置于患者胸骨下半部,两肘伸直,使肩、肘、腕成一直线,借助于体重垂直下压,每次压下胸骨3~5cm。
4.按压次数为80~100次/分,按压应规律、均匀、持续。
1.患者体位
模拟人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上举双手抱于枕部。
2.穿刺点选择
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由超声波定位确定。
3.消毒、铺巾、局麻、无菌操作
常规消毒皮肤,消毒直径约15cm,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在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自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4.穿刺操作
①考生以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的三通活栓转到与胸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首次抽液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
②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注射器抽满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排出液体。
③如用较粗的长穿刺针代替胸腔穿刺针时,应先将针座后连续的胶皮管用血管钳夹住,穿刺进入胸膜腔后再接上注射器,松开钳子,抽液。
④抽液结束时,穿刺口消毒,局部用消毒纱布覆盖、固定。
5.术后处理术后严密观察,当可能发生胸部压迫、气胸或昏厥等症状须立即诊治。
1.患者体位
髂后上棘穿刺点:模拟人俯卧位,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髂前上棘穿刺点:模拟人仰卧位,髂前上棘后1~2cm,取骨面较平点。
2.无菌操作,消毒、铺洞巾、局麻操作
常规皮肤消毒(直径约15cm),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2%利多卡因局麻至骨膜。
3.穿刺操作
①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当针尖接触骨质时,则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
②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患者感到一种轻微酸痛),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吸取量以0.1~0.2ml为宜。
③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速做涂片数张备送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或皮下组织块阻塞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
④抽吸完毕,将针芯重新插入;局部消毒,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连同针芯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皮肤针孔处,并按压1~2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
1.搬运患者不能用软担架,宜用硬木板搬运。
2.搬运时木板放于患者一侧,由2~3人托住患者躯干、骨盆和肢体,使其成一整体平行移至木板上。
3.在搬动时尽可能不变动原来的位置和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以免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并绝对禁止一人拖肩一人抬腿搬动患者或一人背运患者的错误做法。
4.患者躯体与木板之间要用软物垫好,并予以固定。
1.查看手套包布外所注明的手套号码及灭菌日期。
2.戴手套前,整理衣袖、修剪指甲、洗手擦干;核对手套号码、灭菌日期;打开手套包布,取出滑石粉搓于手掌、指背、指间。
3.以一手掀起袋的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将一手伸入手套内对准戴上,再用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翻边内面(手套外面),按上法戴好。
4.戴好后,用无菌纱布或两手相互推擦手套使其与手黏合,不可强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