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影响机制:
1、决策风险的影响,环境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给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2、决策时效的影响,对于最高决策者来说,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投入实现环境规划目标,是决策者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
3、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任何一个规划方案的实施总会受到来自各方面有利和不利条件的影响,即机遇与挑战并存。除上述4项因素外,最高决策智商、决策倾向和决策方法等亦对规划方案的决策实施有较大影响。
(2)环境规划方案运行模式:对于最高决策者来说,除了充分考虑影响规划方案决策运行机制外,还必须建立一套能帮助自己分析问题的推敲命题,这些命题包括:规划方案是否必要,规划目标能否实现,规划方案是否可行,其实施后的经济效益是否最好,规划方案是否富有弹性和很强的应变能力等。
类型:
(1)警告性预测(趋势预测)
(2)目标导向型预测(理想型预测)
(3)规范协调预测(对策型预测)
主要内容:
(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3)环境污染预测
(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
(5)生态环境预测
(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2)技术力量分析;(3)污染防治技术分析;(4)其他分析(公民素质分析等)。
基本措施:
(1)采取协调和审议的措施,包括规划部门内部的协调和调整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调整
(2)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包括制定资源利用开发标准,统计报表制度,依法控制保证规划的实施。
(3)科学研究方面的措施,包括协调发展规划方法的研究,生态工程工艺研究。
功能:
(1)完成综合技能
(2)完成诱导机能
(3)完成科学的、合理的机能
(4)完成调整环境的机能
(5)完成确保实行机能。
城市综合环境规划区主要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而部门环境功能区划一般可分为大气环境功能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包括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文化区、交通稠密区、清洁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包括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鱼类保护区,一般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以及一般景观水域;噪声功能区分为5类:0类声环境功能区、1类声环境工区、2类声环境功能区、3类声环境功能区、4类声环境功能区。
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1)分析、评价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研究为实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措施;
(2)对所拟定的环境规划草案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环境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和生态效益分析;
(3)分析、比较和论证各种规划草案,建立优化模型,选出最佳总体方案;
(4)预测评价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5)概算实施区域环境规划所需要的投资总额,确定投资方向、重点、构成与期限,以及评估投资效果等。
(1)分析调查评价结果,其包括环境质量、污染状况、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现有环境承载力、污染消减量、现有资金和技术的调查和评价。明确环境现状、治理能力和污染综合防治水平
(2)分析预测的结果,摆明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环境现有承载能力,削减量和可能的投资、技术支持,从而综合考虑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标的差距
(4)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从整体上提出环境保护方向、重点、主要任务和步骤。
(5)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包括污染综合整治措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生产布局调整措施。
(1)环境现状评价
(2)环境规划区域预测
(3)环境规划目标确定
(4)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5)环境规划功能区划
(6)环境规划方案优化
(7)环境规划实施与管理。
目的:考虑到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环境投资效益两方面的因素,在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前常常要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功能区的划分,然后根据各功能区的性质分别制定各自的环境目标。
基本内容:
(1)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使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位。
(2)在所研究的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位单位,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
(3)在各功能区,根据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流和环境信息流。
(4)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