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专人护理。术后1周内监护仪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2)注意伤口有无渗液及渗液颜色、性质、气味及量。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干燥,预防感染。渗血多时应报告医师。
(3)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量及引流液性质、颜色。引流(袋)瓶应贴有标记,以免混淆。每天更换引流瓶(袋),并定期作细菌培养。
(4)根据中心静脉压的情况及时补充血容量及调节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每班总结一次,保证出入量的平衡。
(5)做好基础护理及各项生活护理,保持床铺干燥、平整,预防压疮。进餐前后做好口腔护理。禁食者每日4次定时进行口腔护理。随时观察有无口腔粘膜白斑、溃疡等。
(6)严格消毒隔离,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干燥。每8小时用0.5%过氧乙酸擦拭病室内墙壁及用物,每天用紫外线灯或电子消毒器(臭氧)3次照射,每次40分钟。照射前病人需遮眼以免刺激。每周做病室空气培养1~2次。病人所用被服需高压灭菌。工作人员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换鞋。工作人员如有感冒等,不得进入病室。病人外出治疗时需戴口罩,并注意保暖。
(7)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时,要密切观察有无应急性溃疡的发生。
(8)术后饮食需根据病情而定。长期用激素时,热量消耗大,食欲好,但消化功能差,应给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少渣饮食。必要时消毒后方可食用。
(9)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
(10)注意排斥反应及继发感染征兆。要按时按量给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
(11)做好各种检查和检验标本的收集工作。
(1)病室温度和环境:小血管易受室温降低影响而出现痉挛,也易因疼痛、情绪不佳而导致收缩,因而术后至少需要1周的严密观察和重点护理。要求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安静、舒适。如用红外线灯作局部照射,一般采用40~60W,30~45cm距离,以免造成烫伤。睡眠不足、疼痛刺激、吸烟等都可使病人精神紧张,血管发生痉挛,不利于手术后的血运重建,必要时要镇静止痛。室内定期消毒,病人未入病室前,用乳酸10g(每100m)熏蒸室内空气及用物、紧闭门窗1小时,通风后使用。入室后每天用紫外线灯或电子消毒器照射,每个方向照射40分钟,照射时病人戴好防护眼镜,或纱布遮眼,并遮盖好皮肤暴露处,控制家属及亲友探望,以防交叉感染。
(2)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及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注意调节出入水量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适当体位:术后体位要有利于移植游离组织的动脉充盈及静脉回流通畅,并随时注意防止受压、扭曲和张力增加。一般使手术部位略高于心脏15°左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组织水肿,但勿过高,以免影响血液供应。
(4)严密观察游离皮瓣的血运:
①定时定位测量皮肤温度。术后3天内每小时测量皮瓣温度并与健侧对照。第3~5天,每2小时测量1次;5~7天后每4小时1次;如情况正常,7天后停止测量。如皮瓣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则应每小时测量。若发现皮瓣温度低于健侧2℃以上,则是局部动脉血流不畅的表现,必须采取解除血管痉挛措施,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如果皮瓣温度低于健侧3℃以上,并随室温而波动,且有色泽改变,则是血运明显障碍,或血流已中断的表现。
②观察皮肤的颜色和毛细血管反应。移植的皮肤颜色微红和鲜红示血运良好,如呈紫红色说明静脉回流不良,灰白或苍白表示动脉供血不足血管痉挛或阻塞。毛细血管的反应:用细玻璃棒或小指指腹压迫移植皮肤使呈苍白,移去压迫后皮肤由苍白转为红润,从苍白转为红润的时间称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为1~2秒。如果延长5秒以上表示有血运障碍。毛细血管反应不存在,则示血运中断。
③观察移植皮瓣有无动脉搏动。这一指标临床上不易观察到。在移植皮瓣表面上,能扪及动脉搏动的往往只限于皮瓣的皮下组织薄、缝合血管较粗的病例。在动脉搏动明显部位用颜色标志,不用敷料包扎,可以按时检查动脉搏动存在与否。
④为了预防吻合血管的痉挛或血栓形成,常用扩张血管和抗凝药物及抗生素等治疗,应按医嘱及时正确完成输液,并注意滴速及药物在血液中维持量,同时保证病人的充分休息。
(5)对于各项观察指标,应详细记录,应设特殊护理记录单。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渗出物常规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7)制定功能锻炼计划,以促进功能恢复。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按时测血压、脉搏、呼吸并记录,同时记录血流量,透析负压及静脉压数据。
(3)防止血管插管和连接处扭曲、脱落、受压。保证管道连接紧密,防止空气进入。
(4)观察主机和血泵运转是否正常及液温、液流量、透析负压、静脉压、血流量、动脉压是否稳定,观察透析器静脉端的空气除泡器内血液水平及有无漏血等现象。
(5)每半小时补充肝素稀释液。
(6)保持动、静脉瘘的通畅,动、静脉瘘口创面如发现渗血,及时报告医师。
(7)透析时血流速度从慢(50mL/min)逐渐增快,15分钟后才使血流量达到200mL/min以上。
(1)入透析室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及帽子。
(2)室温适宜,冬季注意保暖。空气和室内物品应定时消毒。及时更换病人用品。
(3)做好病人思想工作。提高病人对血液透析的认识,保证透析的充分性。
(4)测体重、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并记录。
(5)检查动、静脉临时血路及内瘘管是否通畅。造瘘侧肢体严禁受压,该肢体禁行静脉穿刺、输液输血及测血压,嘱病人不穿紧袖口的衣服。
(6)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7)对长期透析病人,在透析时应进行心脏及全身监护。
(1)动、静脉内瘘病人透析结束时,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点20分钟左右,穿刺点周围用乙醇棉签消毒,并用无菌纱布覆盖。
(2)注意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注意有无肢体肿胀、疼痛、麻木无力及感染现象,以便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3)对临时建立的血路,要密切观察插管处有无出血、血肿和脱落。对躁动不安的病人可适当给予约束。
(4)病人情况稳定后测体重,及时了解脱水效果并记录。
(5)嘱病人勿使造瘘侧肢体过度弯曲及受压。
(6)饮食管理:
①术后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蛋白质的供给应以动物蛋白为主,如奶、蛋、瘦肉、鱼等。
②水分的控制应根据尿量、浮肿程度、高血压情况而定,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变化不能超过2kg。钠、钾的摄入:如无浮肿或高血压,可适量给钠,不必过多限制。如果尿量满意,血钾不高,可进食含钾稍高的食物。
设立冠心病监护室,目的是通过对病人的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不间断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心脏骤停和提高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特别适应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反复发作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的心力衰竭,以及药物或电复律需要密切观察的病人。冠心病监护室的管理要点如下:
(1)监护室须建立完整的工作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仪器检查使用保管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探视陪人制度等。
(2)室内设备:心电监护仪、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起搏器、输液泵、心电图机、床旁X线机、氧气、静脉切开包、抢救药品、抢救物品等。
(3)监护室室温应保持在20℃~22℃。室内要安静,光线要柔和,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平时注意通风,控制探视人员,预防交叉感染。
(4)做好基础护理及饮食护理,保证病人充分休息和睡眠。及时作血气、电解质及酶学检查,以了解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以及心肌损伤程度。预防急性左心衰和心脏骤停的发生。
(5)各班应认真交接病情及各种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特别是报警装置,如发现失灵,应立即检修。
(6)通过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率和心律等,必要时作心电图以供分析和对照。定时记录心率、心律、血压、呼吸、体温和各种病情变化。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时,应及时测定和记录各项指标,如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心排血量和周围血管阻力等,为医师诊治提供依据。
(7)各种仪器要定期进行检查。物品用后归还原处,并保证完好,以备急用。
(1)注意观察穿刺点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渗血及脓性分泌物等炎性反应,观察导管有无脱出,每天消毒皮肤穿刺点并更换敷料2次。
(2)全身情况观察:有无脱水、水肿、发热、黄疸等。
(3)24~48小时更换输液管及终端过滤器一次。
(4)不能使用作中心静脉测压的导管进行静脉输液及注射。
(5)导管入口处每周2次做棉拭子培养。
(6)每天留取24小时尿查钾、钠、氯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