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职业搜题刷题APP
下载APP
首页
课程
题库模板
Word题库模板
Excel题库模板
PDF题库模板
医考护考模板
答案在末尾模板
答案分章节末尾模板
题库创建教程
创建题库
登录
logo - 刷刷题
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搜索
传染病综合练习题库 - 刷刷题
传染病综合练习题库
题数
71
考试分类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传染病综合练习
售价
¥10
手机预览
收藏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分享QQ
微信扫一扫
微信内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去刷题
简介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传染病综合练习
...更多
0道
0道
0道
章节目录
题目预览(可预览10题)
【简答题】
[1/71]控制艾滋病关键点
参考答案:

目前,预防是消除艾滋病的唯一方法。
对HIV/AIDS强调做好三级预防:HIV感染前:一级预防,预防感染HIV。
HIV感染:二级预防,预防发病,预防感染的扩散。
AIDS:三级预防,减少AIDS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感染的扩散。

参考解析:
【简答题】
[2/71]流行性出血热
参考答案:

流行性出血热是出血热的一种。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简称EHF.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组疾病,或一组综合征的统称。这些疾病或综合征是以发热、皮肤和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不同脏器的损害和出血,以及低血压和休克等为特征的。引起出血热的病毒种类较多,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病毒科。
目前在我国已发现的有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和登革病毒。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是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该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是经啮齿动物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病死率高,危害较大,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近几年,城乡轻型家鼠型出血热病例有所增加。
出血热病毒的血清学分型,至少可分为11型,前4型经WHO认定:
1型汉滩病毒--野鼠型Hantannvirus
2型汉城病毒--家鼠型Seoulvirus
3型普马拉病毒--棕背鼠型Puumalavirus
4型希望山病毒--田鼠型ProspectHillvirus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1型和2型,前者毒力强,感染后病情重。
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症状和体征表现为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黏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束臂试验阳性。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前三期可有重叠,并存在有大量五期不全的异型或轻型非典型病例。
采取以防鼠灭鼠及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抓好人间和鼠间的疫情监测,及时报告疫情,对高发病区的多发人群及其他疫区的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一)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姬鼠属(主要为黑线姬鼠)、大鼠属(主要为褐家鼠、大白鼠)、鼠(棕背、红背)、田鼠属(主要为东方田鼠)、仓鼠属(主要为黑线仓鼠)和小鼠属(小家鼠、小白鼠)。在我国黑线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褐家鼠为城市型(日本、朝鲜)和我国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我国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
灭鼠防鼠是我国防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成功经验与主要措施之一。
灭鼠应与防鼠紧密结合。采取以灭鼠和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爱卫会和三级卫生网的作用,争取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积极配合。认真搞好环境卫生整治,清除鼠类栖息活动条件。坚持灭鼠和防鼠相结合,在搞好环境整治和防鼠的基础上,开展以药物杀灭为主,居民区及其周围地区为主的灭鼠措施。高发病区每年至少要在春秋季各开展一次突击灭鼠。家鼠型、野鼠型疫区均要在其流行高峰到来1个月之前进行灭鼠。家鼠型疫区可重点灭家鼠。野鼠型疫区必须灭野鼠,也要灭家鼠。混合型疫区春季着重灭家鼠,秋冬季着重灭野鼠。应在疫区反复深入开展以灭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将鼠的密度控制在1%~2%以下。
据调查,鼠密度在5%以下,可控制出血热流行;鼠密度在1%左右,就能控制出血热发病。
所谓鼠密度,也就是老鼠的密度指数,即100个老鼠夹子夹住的老鼠只数,单位为只/100夹。
灭鼠以药物毒杀为主,应在鼠类繁殖季节(3~5月)与本病流行季节前进行。采用毒鼠、捕鼠、堵鼠洞等综合措施,组织几次大面积的灭鼠。
防鼠,挖防鼠沟,野营工地应搭高铺;保存好粮食及食物;整顿环境,以免鼠类窝藏。
鼠密度指标:城乡居民区内,灭鼠后要求鼠密度(夹夜法,下同)低于1%;流行高峰期低于3%。村外鼠密度应控制在5%以下。
灭鼠率指标:灭鼠前后用夹夜法(≥100夹次)调查鼠密度,灭鼠率应达到90%以上。
(二)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主要传播途径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1.感染方式是多途径的:
(1)接触感染:由带毒动物咬伤或感染性的鼠排泄物直接接触皮肤伤口使病毒感染人。
(2)呼吸道传播:以鼠排泄物尘埃形成的气溶胶吸入而受染。
(3)消化道感染:经受染鼠排泄物直接污染食物吃后受到感染。最近有报告在实验动物进行经口喂以带EHFV的食物感染成功的例据。
(4)螨媒传播:我国已查见革螨人工感染后一定时间内可在体内查到病毒,并可经卵传代,从恙螨也可分离到EHFV,因此螨类在本病毒对宿主动物传播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5)垂直传播:我国曾报告从孕妇EHF病人流产的死胎肺、肝、肾中查见EHFV抗原,并分离到病毒,以及在胎儿上述器官组织查见符合EHF感染引起的病理改变,均表明EHFV可经人胎盘垂直传播。沈阳军区医研所,在自然界捕捉的带毒怀孕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中可发现有类似垂直传播现象。
2.阻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有:
(1)为了杜绝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在本病疫区特别是家鼠型疫区,除开展灭鼠工作外,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2)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消毒药可采用3%~5%甲酚皂溶液(来苏儿)、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漂白粉等。
(3)加强城市社区与农村居民区,尤其是疫点周边地区的环境综合治理,搞好环境卫生,阻断传播途径,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
(4)结合灭鼠进行药物灭螨。应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对高发病区的野外工地、工棚、宿舍或重发病村,用敌敌畏等有机磷杀虫剂进行灭螨,同时要保持居室干燥、通风和一般卫生。尽量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场所和叮咬机会。
(三)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在野鼠型多为3%~4%以下;但家鼠型疫区隐性感染率较高,有报告为15%以上。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二次感染发病罕见。病后在发热期即可检出血清特异性抗体,1~2周可达很高水平,抗体持续时间长。
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主要为: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以减少受感染的危险;对高发病区人群及对其他疫区高危人群接种疫苗。
应根据疫区类型选用相应类型的疫苗。疫苗接种应在流行高峰季节开始前一个月内完成,初次免疫一年后宜加强接种一次。疫苗接种应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有禁忌证者严禁接种,过期疫苗不能使用。
凡是在疫区生活或劳动的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劳动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伤应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
此外,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还应加强疫情监

参考解析:
【简答题】
[3/71]鼠疫
参考答案:

鼠疫是首位烈性传染病,同时它又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据专家的估计,鼠疫自第三次世界大流行之后,其自然疫源地在全世界的分布面积至今并没有减少。由于它的流行有一定的间歇期,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鼠疫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今后不会再对人类构成巨大的威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但历年来世界各有鼠疫疫源地的国家(包括我国,特别是云南)不时发生局部地区的暴发流行。而1994年印度鼠疫大流行更提醒人们,如果忽视了对鼠疫的监测控制,它仍然能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危险。
目前,鼠疫能不能在人间造成大流行,首先取决于对首发病例的准确诊断。只有早期确诊早期控制,才不至于使它在人间流行。为此,我国制定了一个科学的、文字准确的、由国家颁发的、具有法令效力的《鼠疫诊断标准》。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是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的疾病,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疫鼠、疫蚤传染给人造成人间鼠疫。其临床主要特点是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及出血倾向。按病变部位和病理变化的不同,临床可分为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此外,还有脑膜型、眼型、皮肤型及肠型鼠疫等。本病起病急骤,病情严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
鼠疫耶尔森菌,亦称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弱,紫外线和常用消毒剂如氯化汞(升汞)、甲酚皂溶液、苯酚、乙醇、含氯石灰(漂白粉)、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甲醛和环氧乙烷等均能将其灭活;对高温敏感,70~80℃10分钟或100℃1分钟即可杀死。但耐低温,在冰冻组织或尸体内可存活数月至数年。在脓液、痰、蚤粪和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磺胺、链霉素、四环素和新霉素等,对本菌有较好的抑菌或杀菌作用。
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通过群体预防、灭鼠(獭)和多种生态措施,大幅度降低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密度,明显缩小动物鼠疫流行空间,明显减弱流行强度,是控制人间鼠疫的根本措施。
(一)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多种啮齿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和贮存宿主,已发现200多种啮齿动物均可被感染,其中以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一般认为以家鼠为主,其中以黄胸鼠和褐家鼠最重要。除啮齿动物外,其他野生动物如猿、狼及狐狸等亦可受染;猫、狗、羊、猪、家兔及骆驼等家畜及某些家禽亦可感染,并可由此引起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各型鼠疫病人均可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其中肺鼠疫病人痰中可排出大量鼠疫杆菌,而成为重要传染源,通过呼吸道在人间传播,并可迅速造成流行。腺鼠疫病人脓肿破溃或败血症鼠疫病人早期经血亦可传播。
加强人间鼠疫疫区控制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途径。
人间鼠疫疫区划分为历史疫区和现疫区两种。历史疫区系指已定为鼠疫疫源地,并曾经发生过人间鼠疫.现在已停止或没有人鼠间鼠疫流行的地区或地点;现疫区系指在鼠疫疫源地内正在发生人间鼠疫的地区或地点。
1.基本概念
(1)疫区处理:对现疫区所采取的各种技术对策和职责,包括对现症病人、死者、直接接触者等的处理与管理。
(2)封锁隔离:鼠疫病人及其直接接触者,以及可能被污染的地区或地点的人群及各种物品与未被污染地区或地点的人群和各种物品相隔绝。
(3)健康隔离:对与鼠疫病人、尸体及被鼠疫菌污染的各种物品直接接触者,包括小隔离圈内未患鼠疫的人员进行的隔离处理。
(4)直接接触者:与鼠疫病人、尸体及被鼠疫菌污染的物品和空气直接接触的人。
2.人间鼠疫疫区封锁隔离标准
(1)凡确定为疑似鼠疫病人(或尸体),在病人(或尸体)排除鼠疫之前,均需按鼠疫病人处理。
(2)诊断为鼠疫病人(或尸体)的疫区,必须划定小隔离圈封锁隔离。以鼠疫病人(或尸体)所在住处为中心,将其周围被污染的邻舍划定为小隔离圈。小隔离圈内人员实行健康隔离。
(3)肺鼠疫病人(或尸体)发生在人烟稀少,居住分散的山区或牧区时,只划定小隔离圈;发生在人口密集,居住较集中的地区时,必须划定大、小隔离圈。以鼠疫病人住房为中心,将所在村屯、街道等的一部分或全部划定为大隔离圈。
(4)在人口密集地区人间鼠疫多点同时暴发流行时,可不划大隔离圈,根据病人分布可将整个村寨或几个村寨划定封锁隔离区域。
(5)鼠疫病人发生在旅途或医院时,先将病人所在车厢及车站或医院等被污染的场所迅速封锁隔离,立即与非污染场所人群分开。
(6)迅速查清鼠疫直接接触者,并就地隔离留验。
3.人间鼠疫现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
(1)鼠疫病人、疑似鼠疫病人及其直接接触者,必须各自设立单独病房和隔离室。鼠疫病人中肺鼠疫、肠鼠疫病人各自设立单独病房。隔离圈或隔离区域内人员禁止外出,每天检诊2次,早晚各1次。
(2)肺鼠疫、肠鼠疫病人的小隔离圈内必须首先进行消毒;对咳痰、排泄污物等要及时消毒;大、小隔离圈或隔离区域内灭鼠灭蚤;所污染的场所,物品、炊具、食具等进行消毒或焚烧;各种物品禁止外运。
(3)腺型及其他型鼠疫隔离圈内灭蚤灭鼠,病房及隔离室每天消毒1次。
(4)各型鼠疫隔离圈或隔离区域内的猫狗实行管制,猫狗体灭蚤。
(5)疫区封锁隔离的同时,必须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查传染源,查清直接接触者、污染物品及污染范围。
(6)传染源为动物时必须按《鼠疫防治手册》规定处理;人剥食染疫动物被感染时,其动物的皮张、油肉、骨骼、污染的各种物品及场所必须进行消毒或焚烧。
(7)鼠疫尸体及其污染场所必须消毒,灭鼠灭蚤,尸体消毒后就地焚烧或深埋,严禁举行各种形式的葬礼。
4.病人及直接接触者的解除隔离标准和处理原则
(1)对鼠疫病人迅速抢救治疗,专人护理,注意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2)肺鼠疫病人经治疗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再治疗3~5天,停止治疗后,对其痰及咽喉分泌物连续检查鼠疫菌3次,隔3天检查1次,均为阴性时,可解除隔离。
(3)腺型及其他型鼠疫病人经治疗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肿大淋巴结完全吸收或残留小块硬结,可解除隔离。
(4)皮肤鼠疫及肿大淋巴结破溃者,创面洁净并已基本愈合后,患病局部连续3次检查鼠疫菌,每隔3天检查1次均为阴性时,可解除隔离。
(5)直接接触者必须就地隔离留验,并行预防性治疗9天;去外地者迅速追查,就地隔离留验预防治疗9天;9天后无新发鼠疫病人及疑似鼠疫病人时,解除隔离;留验期间有新发鼠疫病人时,其直接接触者重新隔离留验9天,9天后无新发鼠疫病人时,解除隔离。
5.人间鼠疫现疫区封锁隔离的解除标准
(1)封锁隔离区内达到灭鼠灭蚤标准,最后1例病人治愈后无新发鼠疫病人及可疑者;病房、隔离室、污染物及污染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可解除封锁隔离。
(2)鼠疫病人未痊愈者,只对病人及其病房封锁隔离,大小隔离圈或隔离区域可如期解除封锁隔离。病人痊愈,病房衣物等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隔离。
6.灭鼠灭蚤,消灭鼠疫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杜绝鼠疫再发病例的关

参考解析:
【简答题】
[4/71]1998年12月12日,某县CDC接到基层报告:某自然村8月上旬至12月下旬发生类似病例37例,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尿黄、巩膜黄染等症状及...
参考答案:

准备采取的控制措施:
(1)控制传染源:对传染源进行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环境消毒以及卫生宣教。
(3)保护易感人群: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医学观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对易感人群进行甲肝疫苗接种预防感染。

参考解析:
【简答题】
[5/71]流感控制关键点
参考答案:

(一)控制治疗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2.医护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3.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三)疫苗预防
1.灭活疫苗:效果较好,接种对象为老人、儿童、严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员。
2.减毒活疫苗:采用喷鼻法接种。
(四)药物预防用于易感人群可能感染而未发病者,对甲型流感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乙型流感无效。(五)预防流感的几种常用措施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4.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5.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6.注射流感疫苗。

参考解析:
【简答题】
[6/71]霍乱防控关键点
参考答案:

开展腹泻病人与霍乱重点人群、外环境及流行因素等方面的监测,及时发现传染源和外环境污染情况。
对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隔离治疗。
对疫点内人群要进行登记,采便送检,预防投药,医学观察5天。
垃圾、废物、病人的吐泻物及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必须严格消毒,污水须消毒处理后排放。
改善环境卫生、药物灭蝇、消除其孳生地。

参考解析:
【简答题】
[7/71]简要病史:男性,26岁,低热伴咳嗽40余天。初步诊断:肺结核。
参考答案:

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1)发热:体温增高的程度,持续性还是间断性、发热有无规律;
2)咳嗽:咳嗽的性质、咳嗽出现的时间及节律、咳嗽的音调,是否伴随有咳痰、咯血;
3)发病诱因:有无受寒、过劳、雨淋等因素;
4)发病以来饮食、体重、睡眠及大小便等的变化,了解全身一般情况。
(2)诊疗经过
1)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
2)曾做过哪些治疗,疗程和疗效如何。

参考解析:
【简答题】
[8/71]简要病史:女性,3岁,发热4天,伴皮疹1天。初步诊断:麻疹。
参考答案:

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1)发热的温度,体温为骤然上升还是缓慢升高,发热有无规律性;
2)皮疹的出疹顺序,是否突出皮面,皮疹的大小,压之是否退色;
3)发病的诱因;
4)是否有寒战、咳嗽、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出血等伴随表现;
5)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有无改变。
(2)诊疗经过
1)发病后有无进行过相关检查,结果如何;
2)有无进行相关治疗,疗程和疗效如何等。

参考解析:
【简答题】
[9/71]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控关键点
参考答案:
采取多种有效方法杀灭蚊媒;
搞好畜、禽棚舍的环境卫生,密切结合农业生产,消灭蚊媒孳生地;
有计划地开展幼畜和非疫区来的家畜乙脑疫苗免疫。
有计划地组织易感人群进行乙脑活疫苗的预防接种。
开展乙脑人间疫情、畜间仔猪疫情、易感人群、蚊虫媒介等为主要内容的监测,确定优势蚊种、了解不同蚊虫的自然带毒率,分析研究流行规律及主要流行因素,进行预测预报。
参考解析:
【简答题】
[10/71]简要病史:女性,31岁,发热13天,全身出现皮疹2天。初步诊断:伤寒。
参考答案:

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1)发热情况、热型、具体温度、有无寒战;
2)皮疹大小、色泽,是否突出皮面,压之是否退色,出疹顺序等;
3)发病诱因,起病缓急,有无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4)有无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神志改变等伴随表现。
(2)诊疗经过
1)是否进行过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怎样;
2)有无进行治疗,效果如何。

参考解析: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刷题-导入试题 - 刷刷题
刷刷题-单词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