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
B |
(1)西方神学关注来世,中国儒教强调现实。西方王权有平行教权牵制,而中国则是君神合一。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利,中国皇权凌驾于一切之上。西方法律来源于社会,中国法律出自于君权。 (2)17世纪;①霍布斯:(契约论的专制主义国家学说。)提倡社会契约论,反对神学,批判君权神授,但维护专制,认为国家统治者具有绝对权力,人民应无条件服从。 ②洛克;首创政治分权学说,否定了霍布斯的对君主的绝对服从,认为君主服从法律。18世纪:①伏尔泰:主张信仰自由,政教分离。在政治上倡导开明君主制。 ②卢梭:最为激进的思想家,发展了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拥有永久革命权。提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 ③孟德斯:提出“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法治国家 ⑤狄德罗:百科全书派代表,反对君主独裁,提倡国家权力来自人民。 |
D |
B |
(1)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2)一方面,魏晋以来儒学不断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隋朝儒学家又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佛、道经过反复碰撞与融合,到宋明时期形成了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的新的儒学体系(理学),至此,在中国“宗教的讨论已经完全停息”。另一方面,理学的形成极大地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宗教的讨论已经完全停息”实质上是封建文化专制不断强化的反映。 (3)否。18世纪启蒙思想家理性的蓝图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而当时的中国则是明清统治者空前强化封建专制制度。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封建统治根深蒂固;英国“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工场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4)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生活在人们观念形态领域的反映;中国“所有的人同时成为孔子、老子和佛陀的徒众”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更凸显了封建经济和专制政治的需要;16~18世纪西方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不断深入的产物,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
D |
背景:法国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的矛盾已十分尖锐。身份象征:费加罗象征第三等级,伯爵象征特权等级。思想含义:特权等级无能,一无是处;第三等级比特权等级更强有力;对反封建斗争有必胜信心。 |
(1)材料2的作者是图一薄伽丘。材料3的作者是图二马丁·路德。材料4的作者是图三卢梭。 (2)重大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核心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张自由、平等。发展:①要求从根本上变革社会制度,实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②完全否认了任何宗教与神学。③为未来的,如人权自由、社会契约等,至今仍在延续。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