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称捻制换算系数是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F0与钢丝破断拉力总和之比值。
不锈钢的性能与普通碳素钢的性能不同,各种类型不锈钢的性能也不完全相同。在物理性能方面,马氏体系不锈钢和铁素体系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接近低碳钢的数值(12×10-6),而奥氏体系不锈钢大约是碳素钢的150%(18×10-6)。铁素体系不锈钢和马氏体系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约为普通低碳素钢的1/2左右,而奥氏体系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仅达普通低碳钢的1/3左右。不锈钢的弹性模量、密度及比热等方面与普通低碳钢基本上是同等程度的。由此可见,不锈钢的这些特点会对其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机械性能角度来看,铁素体系不锈钢与马氏体系不锈钢具有与低碳钢较类似的性能。这两种不锈钢的抗冲击力是不一样的,铁素体系不锈钢的抗冲击能力较差,而马氏体系不锈钢在常温下则有着优良的韧性。奥氏体系不锈钢在机械性能方面的特点是其屈强比较低,而伸长率与断面收缩率以及抗冲击值比较高,具有优良的韧性。对焊接来说,马氏体系不锈钢与铁素体系不锈钢在焊接时的冷却速度要比普通钢慢得多;而奥氏体系不锈钢焊接时,其变形的增大要比普通低碳钢大得多。
冷弯性能是指钢材在冷加工(即在常温下加工)产生塑性变形时,对产生裂缝的抵抗能力。钢材的冷弯性能是用冷弯试验来检验钢材承受规定弯曲程度的弯曲变形性能,并显示其缺陷的程度。
冷弯试验方法是在材料试验机上,通过冷弯冲头加压。当试件弯曲至某一规定角度α时(一般取α=180O),检查试件弯曲部分的外面、里面和侧面,如无裂纹、裂断或分层,即认为试件冷弯性能合格。
冷弯试验一方面是检验钢材能否适应构件制作中的冷加工工艺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试验还能暴露出钢材的内部缺陷(颗粒组织、结晶情况和非金属夹杂物分布等缺陷),鉴定钢材的塑性和可焊性。
冷弯试验是鉴定钢材质量的一种良好方法,常作为静力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等的补充试验。冷弯性能是一项衡量钢材力学性能的综合指标。
钢的牌号由代表“屈服点”和“高耐候”的汉语拼音字母及屈服点的数字组成,含Cr、Ni的高耐候钢在牌号后加代号“L”。
例如:Q345GNHL
Q.—屈服点“屈”字汉语拼音的首位字母;
G.NH——分别为“高”、“耐”、“候”三个字的汉语拼音的首位字母;
345——屈服点的数字,单位MPa。
L.—主要成分含有铬镍的高耐候钢代号。
钢材的可焊性,是指在一定材料、工艺和结构条件下,钢材经过焊接后能够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的性能。可焊性可分为施工上的可焊性和使用性能上的可焊性。
施工上的可焊性,是指焊缝金属产生裂纹的敏感性以及由于焊接加热的影响、近缝区钢材硬化和产生裂纹的敏感性。可焊性好是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焊接金属和近缝区钢材均不产生裂纹。使用性能上的可焊性,是指焊接接头和焊缝的缺口韧性(冲击韧性)和热影响区的延伸性(塑性)。要求焊接结构在施焊后的力学性能不低于母材的力学性能。
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可焊性试验方法很多。我国、日本和苏联既采用施工上的可焊性试验方法,也采用使用性能上的可焊性试验方法,而美国则对钢材焊后的冲击韧性进行大量研究工作,英国的可焊性试验,近年来偏重于对裂纹的研究。
每一种可焊性试验方法都有其特定的约束程度和冷却速度,它们与实际施焊的条件相比有一定距离。因此可焊性试验结果的评定仅具有相对比较的参考意义,而不能绝对代表实际中的情况,更不能单纯地根据某种试验方法来确定操作规程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