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俗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慢性传染病。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最终并发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
2.病原学HIV病毒为单链RNA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分为HIV-1和HIV-2两个型,前者引起世界性流行,而后者在西非呈地方性流行。
3.流行病学
(1)传染源AIDS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播;②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③母婴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①多性伴侣,包括男性同性恋、异性恋或双性恋者;②静脉药物依赖者;③需多次接受输血、血液制品者及接受可疑污染器官移植者;④在不规范或非法采血点卖血者;⑤感染HIV的母亲的胎儿及婴儿;⑥性病患者。
(4)流行特征HIV感染无季节性,HIV感染者以正处于性活跃期的青壮年为主。
4.病理艾滋病的病理变化复杂多样,呈非特异性。有机会性感染引起的病变,淋巴结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肿瘤性病变。由于存在免疫损伤,表现为多种机会性感染反复重叠感染,组织中病原体繁殖多,炎症反应少。①淋巴结病变:出现滤泡增生、融合,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可完全消失,包括反应性(滤泡增生性淋巴结肿)、肿瘤性(如卡波西肉瘤,KS)和其他淋巴瘤;②胸腺病变:可有萎缩、退行性变或炎性病变;③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神经胶质细胞灶性坏死,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及脱髓鞘改变等。
1.急性感染期应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病毒性感染、结核及结缔组织疾病相鉴别。
2.CD4+T细胞减少应与特发性CD4+T细胞减少症相鉴别,还要与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化疗、免疫抑制治疗后的继发性CD4+T细胞减少相鉴别,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
3.淋巴结肿大应与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性病淋巴结综合征相鉴别,后者淋巴结活检为良性反应性滤泡增生,血清学可以提示多种病毒感染。
4.机会性感染的鉴别
(1)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的疾病包括上呼吸道和肺两个部分,是HIV感染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的程度与感染的病原有关(如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或结核等),常常多种病原菌感染同时存在:
1)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起病较慢,初期患者发热、夜间盗汗、乏力、不适和体重减轻,几周后出现呼吸短促。随后患者感胸骨后不适、干咳、呼吸困难。患者最早出现的异常表现是血氧分压明显降低、二氧化碳扩散效率减少。典型的PCP胸片为弥漫性或对称性肺门周围间质性浸润,20%患者无异常表现。从患者引流的痰、支气管灌洗液中查出卡氏肺孢子菌是病原学诊断的依据。
2)细菌性肺炎常见的病原菌有链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一般该病起病较急,经常出现高热、胸痛、咳痰。75%患者胸部X线片可见广泛性浸润或典型的局灶性、单叶或多叶性肺实变。常规抗菌治疗效果不错,但易于复发。
3)肺结核肺结核可发生在HIV感染的任何阶段。在HIV感染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一般人群表现相似,纯结核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阳性,胸部X线片显示上肺叶的病变(常有空洞),很少发生肺外播散。而HIV感染晚期的表现则不典型,PPD试验阴性,胸片显示弥散性浸润(常涉及中、下肺叶),甚至有时引起播散性肺外结核,所以对HIV感染晚期、有呼吸道症状者都应注意鉴别诊断。肺结核的诊断依据是从呼吸道标本(常用痰)培养到结核杆菌,但是一旦痰检发现抗酸染色阳性菌就应高度怀疑。
4)卡波西肉瘤(Kaposisarcoma,KS)也是引起HIV感染者常见、严重的肺部疾病之一,多见于同性恋患者。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偶尔咯血。虽然大部分患者同时有KS的皮肤表现,但是也可能仅有肺部表现。胸片显示多发的结节状、边界不规则的病灶,纵隔增大,偶尔胸腔积液。胸部CT对鉴别诊断有帮助。其诊断依靠气管镜检发现气管内病损或组织活检。
(2)消化系统和肝脏疾病
1)胸骨后不适、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它们是食管炎的主要表现,其病因包括念珠菌、CMV、HSV感染和胃酸反流。除胃酸反流外,其他情况常发生在CD4+细胞<100/μL。由于念珠菌性食管炎最为常见,专家推荐所有的食管炎先进行抗念珠菌治疗,如果治疗3~5天不见好转,再进行内镜检查,并取标本进行组织活检。
2)腹泻、吸收不良和体重减轻腹泻是HIV感染者常见的症状,虽然HIV本身也会引起肠黏膜病变而致吸收不良,但一般都有其他病原存在。调查显示,隐孢子虫感染是引起艾滋病患者腹泻最常见的原因。隐孢子虫可引起严重水性、霍乱样腹泻,伴有痛性肠痉挛、有时伴恶心、呕吐。在CD4+T细胞>200/μL的患者,该腹泻常是自限性的,而CD4+T细胞<200/μL感染者,则腹泻难以缓解,患者体重明显下降,出现腹泻-消耗综合征。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粪便镜检,寻找虫卵,只有在反复多次检查均为阴性后才能排除。CMV和HSV可引起消化系统各个部位黏膜的溃疡,有时也引起腹泻,甚至导致肠穿孔。细菌性肠道病菌包括沙门菌、志贺菌和空肠弯曲菌,临床表现为发热、腹泻,血液和粪便细菌培养经常呈阳性。若患者经常服用抗生素,则也可发生梭状芽胞杆菌性腹泻。播散性鸟型分枝杆菌感染侵袭肠道,也会引起腹泻。所以对于腹泻患者,实验室检查要包括血液和粪便细菌培养、粪便直接镜检(反复3次以上)。若仍找不到病因者,再行内镜检加以组织活检。
3)肝炎和胆管炎艾滋病患者肝炎的主要表现为发热、腹部疼痛、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可能的病因有非典型分枝杆菌或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实施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者,也可能是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所致。另外,在同性恋、双性恋或静脉吸毒者也常合并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内镜胆管逆行造影显示以远端胆管狭窄、近端扩张为特征的胆囊胆管炎,可能与隐孢子虫、CMV感染有关。
(3)神经系统疾病
1)包括急性HIV感染一过性的脑膜脑炎、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炎和感染中晚期的HIV相关运动认知障碍综合征、弓形虫脑病、原发性淋巴瘤、代谢性脑病和神经梅毒等。据估计,10%~40%患者伴有艾滋病相关精神障碍,出现记忆力减退、情感淡漠、注意力不集中。体检腱反射和肌张力增强、CT和MRI显示脑萎缩、非特异性脑白质改变。脑脊液检查常无特异性发现。
2)颅内占位性病变常见的病因是弓形虫脑病、原发性淋巴瘤。两者在临床表现上相似,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一般先按弓形虫脑病治疗。若治疗14天后,仍不见好转或症状有所加重,应进一步检查。当艾滋病患者主诉一个新的神经系统的症状或有异常的神经系统的体征,都应该进行全面神经系统检查。若怀疑脑膜炎、脑炎或脑部占位性病变,再行进一步检查,包括CT和(或)MRI、腰穿。脑脊液检查包括革兰染色、印度墨汁染色、隐球菌抗原检测、糖和蛋白含量测定、细胞计数、梅毒VDRL试验、培养(包括常规培养、抗酸杆菌培养、真菌培养)。
(4)肿瘤的鉴别艾滋病患者较常见的肿瘤有两种:卡波西肉瘤(KS)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维持健康和心理支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营养;
正确、合理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正确使用抗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药物治疗;
定期评估和监督患者临床情况和免疫状态。
1.抗反转录病毒(ARV)治疗。
2.机会性感染的治疗大多数机会性感染可以治愈和控制,包括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对症和营养支持治疗等。
3.免疫调节治疗可用胸腺肽、白介素-2等,适用于联合抗病毒治疗或因免疫抑制、免疫缺陷所致的机会性感染。
4.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能够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和症状,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一些药物对HIV有抑制作用。
(一)不需要对HIV阳性者隔离隔离是无效和不当措施。对所有住院病人实施普遍防护措施。对AIDS病人实施针对血液、性和母婴传播途径的防护。
(二)随时消毒对血液或体液污染的、被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的设备、物品等进行消毒,使用含氯制剂可有效杀灭结核杆菌的杀菌剂进行消毒。
(三)病人及其性伴不能捐献血液、血浆、器官、组织、细胞、精子或母乳
(四)接触者和传染源告知任何可能的时候,感染者应当明确告知性伴和共用针头者。医务人员执行告知仅限于下列情况:病例在咨询后仍拒绝告知伙伴,且医务人员保证告知不会给指征病人带来伤害。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五)抗病毒治疗及早对感染进行诊断,常规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治疗机会性感染。管理AIDS病人,监测病毒载量和CD4+细胞计数。青少年和孕妇采用特殊治疗方案。
(六)暴露后预防对于有可能暴露于HIV污染的血液和其他体液的人员实施暴露后预防。基础方案是使用齐多夫定和拉米夫定,疗程4周;扩大方案增加了茚地那韦。
1.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本例初步印象是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2)诊断依据
1)曾到泰国及马来西亚短期旅游,可有不安全性生活史。
2)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低热>1个月。
3)3个月内体重下降>10%。
4)带状疱疹病史。
5)起病较慢,患者发热、呼吸短促、活动后加重。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
6)血氧分压明显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
7)胸片为弥漫性或对称性肺门周围间质性浸润。
2.鉴别诊断
(1)细菌性肺炎一般该病起病较急,经常出现高热、胸痛、咳痰。75%患者胸部X线片可见广泛性浸润或典型的局灶性、单叶或多叶性肺实变。
(2)肺结核纯结核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阳性,胸部X线片显示上肺叶的病变(常有空洞),很少发生肺外播散。而HIV感染晚期的表现则不典型,PPD试验阴性,胸片显示弥散性浸润(常涉及中、下肺叶),甚至有时引起播散性肺外结核,肺结核的诊断依据是从呼吸道标本(常用痰)培养到结核杆菌。
3.进一步检查根据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诊应作:
(1)HIV抗体初筛试验和确认试验。
(2)血浆中HIV-RNA检测。
(3)CD4+T淋巴细胞数检测。
(4)支气管灌洗液中检查卡氏肺孢子菌。
4.治疗原则
(1)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2)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治疗。
(3)对症治疗。
预防HIV/AIDS唯一有效策略,是依靠全社会及政策改变和(或)减少高危行为。
(一)健康教育公众和学校的健康教育必须强调,多性伴,特别是同时多性伴以及共用针具吸毒,都会增加感染HIV的危险性。禁欲、忠诚和安全套,均能减少性传播危险。
(二)安全针具交换项目增加静脉吸毒者治疗设施,指导其消毒方法,开展安全针具交换项目,减少HIV传播。
(三)HW检测和咨询服务HIV检测和咨询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干预措施,可了解HIV感染现状、促进行为改变和HIV感染的诊断。
可针对下列人群:
①病人,或有过高危行为的人;
②产前检查的孕妇;
③夫妻咨询服务(婚前或已婚);
④健康但担心感染的匿名和(或)保密性HIV咨询和检测。
(四)孕期抗病毒治疗,减少母婴传播
(五)安全用血管理所有捐献血液成分必须检测HIV抗体,阴性者才能使用。临床严格界定输血适应证。器官移植时亦然。使用凝血因子及其产品时,必须筛查HIV和灭活HIV。
(六)普遍防护措施处理、使用和废弃针头等锐器时必须小心,医务人员应戴手套、护目镜及其他个人防护工具,避免接触血液和体液,不小心溅到的血液应立即用肥皂和水冲洗干净。护理病人和实验操作均需普遍防护。
(七)HIV感染儿童的预防接种WHO建议,无症状的HIV感染儿童按照免疫规划进行常规预防接种,有症状者不能接种卡介苗。所有HIV感染儿童均可接种麻腮风三联减毒活疫苗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1.HIV急性感染
(1)流行病学史
包括:
①不安全性生活史;
②静脉注射毒品史;
③输入未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史;
④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
⑤其他(如职业暴露或医源性感染史)。
(2)临床表现
包括:
①发热、头痛、乏力、咽痛、腹泻、全身不适等症状;
②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③颈、腋及枕部有肿大淋巴结;
④脑膜脑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
⑤皮疹;
⑥肝脾肿大。
(3)实验室检查
①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经确认试验证实),在感染早期HIV抗体阴性,但多在2~6周左右抗体转阳,极少数可能延长至3~6个月才出现抗体;
②血浆HIV-RNA(+)。确诊标准:患者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中的现象,加上实验室检查中任何一项即可确诊,仅具备HIV抗体阳性一项也可确诊。
2.无症状HIV感染
(1)流行病学史同急性HIV感染。
(2)临床表现常无任何症状,部分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
(3)实验室检查
①HIV抗体阳性,经确诊试验证实者;
②患者血浆中HIV-RNA(+)。确诊标准:患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中的现象,或有实验室检查中的任何一项即可确诊。
3.艾滋病期
(1)流行病学史同急性HIV感染。
(2)临床表现包括:
(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低热>1个月;
(2)原因不明的持续全身淋巴结肿大>1个月(淋巴结直径>1cm);
(3)慢性腹泻>3~5次/日,且3个月内体重下降>10%;
(4)口腔或内脏的白念珠菌感染;
(5)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6)巨细胞病毒感染;
(7)弓形虫脑病;
(8)真菌感染;
(9)败血症;
(10)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
(11)皮肤黏膜或内脏的Kaposi肉瘤;
(12)淋巴瘤;
(13)活动性肺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14)反复发作的疱疹病毒感染;
(15)中青年患者出现痴呆症。
(3)实验室检查
①HIV抗体阳性经确认试验证实者;
②血浆中HIV-RNA(+);
③CD4T淋巴细胞数<200/μl。确诊标准:实验室检查中有HIV抗体或HIV-RNA任何一项阳性加上临床表现中任何一项或CD4T细胞数<200/μl者即可确诊为艾滋病。
1.HIV抗体检测
(1)初筛试验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确证试验蛋白印迹试验(WB)。
2.病毒载量(VL)测定病毒载量测定的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对于诊断急性期感染(包括窗口期感染)、判定临床进展情况、估计预后、监测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是制订和调整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
3.淋巴细胞亚群检查CD4+T细胞计数下降倾向反映免疫抑制及免疫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与病情的进展与恶化平行,有利于指导抗病毒治疗。
4.其他检查
(1)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可有不同程度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常<1.0×109/L。
(2)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感染性质,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感染的病原体检查、血清学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等。
(3)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PCP、KS及结核等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