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1.张女士多年来一直热衷网络购物,“五一小长假”前几天,她在网上购买了近400元的美食准备过节时享用。5月1日上午,她顺手拿出一瓶在网上买的商家自制柚子汁喝了起来。临近中午时,张女士就出现了拉肚子的症状。连续几次如厕后,张女士依然肚痛难忍,不得不赶往医院。据医生分析,应该是张女士购买的柚子汁质量不合格所致。
面对此次糟糕的网购经历,张女士表示:“这样不足百元的小商品,维权与否真是件尴尬事,费时费力,成本会不会不划算,会不会太小题大做?再说,网购食品想维权的话实在太难了,东西喝下去了,什么证据也没了,这次只能自己认倒霉了。”
某高校法学专家表示: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晰的小额网购纠纷适用于简易程序,但即便如此,审理期限也在3个月。耽误时间不说,太多因素左右赔偿结果,搞不好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况且明显的质量缺陷还好,在涉及定价标准服务规范等因素的小额纠纷中,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又孤立无援,维权的意愿就更小了。
专家认为,要想减少网络消费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现阶段消费者首先自身应加强网购安全和法律意识,在网购过程中及时保存证据,考察卖家身份交易记录,做好防范;同时,消协和工商管理等部门应当对消费者的投诉引起重视,开设比较通畅的渠道,邀请专业律师指导消费者维权。
资料2.从“宅男”到上法院,一位消费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某电商“较起了真儿”,维权之路耗时近三个月时间,问题还没解决。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网购消费者越来越多,网络维权却难上加难,举证困难、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让很多消费者对维权望而却步。
习惯网购的章冬是个“宅男”,2012年12月底,他于某知名电商网站购买了价值一千多元、容量3TB的某大品牌硬盘,但签收后接在电脑上才发现,虽然贴着3TB的标签,但这却是一块已经用了2500个小时、容量80G的“披着狼皮的羊”。
章冬认为自己买到了假货,遂向该商家售后投诉,商家答应退换但不承认出现假货,称必须出具厂家检测报告。无奈之下,章冬找到了厂家,经鉴定,其所购硬盘是2007年1月生产的80G硬盘,硬盘标签被倒置错误粘贴,属于被篡改过的硬盘。没想到,该商家收到厂家检测报告后仍顾左右而言他。
章冬无奈之下只能向消协和工商寻求帮助。然而,几经周折,通过消协、工商调解后,商家仍然不能给出令他满意的解决方式,于是将该电商告上法庭,3月12日首次开庭但未作出判决。
对于自己三个月维权中的辛酸,章冬显得很无奈。第一是维权门槛高,“网购消费者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太难了,电商售后往往‘语气很温柔,态度很坚决’,绝对不承认错误。如果要证明产品是假货,就必须找厂家开具检测证明,而多数厂家不会专门为消费者检测商品真假,这就是一个特别大的门槛”。
第二,在消费者维权过程中,电商商家会使用“拖字诀”。商家往往将消费者的投诉案例一次次转给不同的售后受理,使得消费者没有时间和精力纠缠,最终放弃讨回说法。章冬说,在交涉过程中,该电商的售后不断更换,每次都要从头至尾描述一遍问题,而此前答应的方案,往往也被推翻。“所以很多人只能被动接受商家退换货的条件,维权行动往往不了了之。”
第三,有关监督部门在消费者维权过程中作为甚少。章冬表示,根据自己的维权经历来看,消协和工商管理部门在消费者维权过程中能做的似乎也很少。一方面,12315的电话很难打通,而接通后,消协又直接将投诉转给了工商部门,“给我的感觉是,消协似乎就只负责登记案件和投诉转接”。而工商部门在受理了章冬的投诉后,并没有太多行动。章冬也不了解工商到底有没有做一些工作,更不知道如何与工商进行沟通,最终只好选择司法途径。
然而,司法过程中牵扯的巨大精力是章冬没有想到的。章冬说,仅仅找被告所在地法院、递交起诉书,就跑了四个法院,耗费了五六个工作日,每次往返乘车时间都要在四个小时以上,这还不包括平时打电话、网页投诉所花费的时间,几乎一整月的精力都耗在了维权上。章冬说道,如果不是自己“脾气比较拧”,想要讨个说法,早已像其他人一样退换了事了。他表示:“杀鸡必须用牛刀,在北京这样交通、舆论都很发达的地方,普通消费者维权都这么困难,那其他地区的网购消费者恐怕就更难维权了。”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延来表示,如今消费者网络维权仍然存在较多障碍,网络产品交易支付、发货、收货阶段都存在第三方参与,在这些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证据很难搜集,造成消费者举证困难。
“资料2”中,消费者表示“杀鸡必须用牛刀”,请结合“资料1、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