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唐代诗歌的繁荣 ①孔孔子教导学生一定要学诗,因为诗是调理性情的工具、参与
社会的素养、增广见闻的途径。这说明在孔子的时代,诗就是上流社会交往的话语,“不学诗,无以
言”。这一传统一直延续下来,到唐代得到了发扬光大。在唐代,欣赏诗的人不再限于少数贵族,而扩大到了广大士庶;吟诵的诗歌也不再是像《诗三百》那样的成品,而是出自于同时代人的当下创作。在唐人的生活中,诗歌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 ②在唐代,诗歌活动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构成元素。举凡庆典、饮宴、游览、欢会、送别等场合,都要有诗歌活动。如果没有诗歌的加入,这些活动就大为逊色,甚至不成其为某种活动。 ③在唐代,人们习惯于用诗的语言来传达思想和情感。举凡言志、抒怀、问讯、陈情、干谒、请托、公告、谈艺等活动,都可以用诗来表达。在许多情况下,诗可以代替各种文体,人们可以用诗来表达任何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④在唐代,能诗是一个人具有文化素养的标志,是参与上层社会活动的必备条件。读书人要想步入上层社会,就一定要熟悉上层社会的语境。在“不学诗,无以言”的生活氛围中,诗是最有效的资质证明。一个孤立无援的士子,完全可以凭借诗艺进入上层社会。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向韦左丞陈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在杜甫看来,能诗是“立登要路津”的充分条件。 ⑤中国诗歌传统在唐代得以高扬的关键是皇帝的提倡。皇帝在这一社会风气的形成当中起到了一个核心的作用:由皇帝到王公贵族,由官员到百姓,由宫廷到京城,由京城到州县,不断向外扩散,最终形成了全民尚诗的社会风气。早在贞观年间,太宗就开启了这一风气。当时君臣们就认识到,诗歌活动不仅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而且是国家政治的组成部分,是理想社会的重要标志。此后历代君主相沿成习,并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立文馆,招翰林,取科士,从制度上保证了诗人们进入到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这种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宋杨万里《黄御史集序》亦云:“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故其工,后无及焉。”可
见朝廷一系列激励政策为这种生活方式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选自吴相洲《唐诗繁荣原因重述》,有删节) 小题1:诗歌活动在唐人的生活中占有怎样重要的位置?试分条概括。(6分) 小题2:认真阅读第⑤小节,说说诗歌到了唐代特别繁荣的原因有哪些。(6分) 小题3:根据全文,结合实际,请你就“怎样才能促进当代诗歌繁荣与发展”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手机使用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分享QQ
微信扫一扫
微信内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简答题】纯文学 梁实秋 “纯文学”一语可能是最早见于王国维《静安文集》,其言曰: 自谓颇腾达,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非杜子美之抱负乎?“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虞唐”,非韩退之之忠告乎?“寂寞已甘千古笑,驰驱犹望两河平”,非陆务观之悲愤乎?如此者,世谓之大诗人矣。至诗人之无此抱负者,与夫小说、戏剧、图画、音乐诸家,皆以侏儒优倡自处,世亦以侏儒优倡畜之。所谓“诗外尚有事在”,“一命为文人便...
【简答题】纯文学 梁实秋 “纯文学”一语可能是最早见于王国维《静安文集》,其言曰: 自谓颇腾达,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非杜子美之抱负乎?“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虞唐”,非韩退之之忠告乎?“寂寞已甘千古笑,驰驱犹望两河平”,非陆务观之悲愤乎?如此者,世谓之大诗人矣。至诗人之无此抱负者,与夫小说、戏剧、图画、音乐诸家,皆以侏儒优倡自处,世亦以侏儒优倡畜之。所谓“诗外尚有事在”,“一命为文人便...
参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