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长白山的史籍记载 《山海经》记载长白山。《后汉书 ·东夷列传》载“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玄菟 徙居勾丽,自单单大岭以东,沃沮貊悉属乐浪。 ”单单大岭即长白山。这里的“单单”二 字,与满语中的珊延相近。珊延,即白色的意思 ;珊延大岭,即白色的大山。《魏书· 勿吉传》载 “勿吉国南有徒太山......有虎豹熊狼不害人,人不得山上溲污,行径山 者,皆以物盛去 ”《北史·列传·勿吉》篇中又有记载与此相似。这是满族先世把长白山 披上神秘面纱进行崇拜的最早文字记录。这段话里是讲,靺鞨国南境有座大山,指的 就是长白山。在南北朝的其他书籍里 (例如《魏书》《齐书》等),也常有“纵太 山 ”、“纵白山”之称出现。后来,又可在《唐书·东夷列传》看到有关的记载:“靺鞨居 肃慎地,栗末部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徙太山,与高丽接。 ”可见,当时对长白山的称 呼极不统一,有的叫纵太山,有的叫徙太山、纵白山、山不等。粟末靺鞨建立的 渤海国早期疆域大部分在长白山地区,其 “旧国”即今吉林敦化。满族说部《红罗女》 流传千载,是渤海文化遗存,傅英仁传讲本中称长白山 “座落在渤海国中部,她是一 座圣山。在太白顶上,有一位出世真人,是满族崇拜的祖先神 ——白山圣母”。 契丹族和女真定鼎中原,建立起辽和金王朝后,对于东北的第一座高山,出现了统一 的称呼 ——长白山。《契丹国志》中记载曰:“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禽兽皆 白。 ”后来在《金史.本纪三十五》中记载曰:“女真地有长白山。” 女真承靺鞨建立金 朝,把长白山视为发祥地,对其祭祀以求保佑国运昌隆,帝祚永延,尊其为 “东岳长 白山 ”。金完颜雍于大定十二年(1172)册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命翰林院修撰党 怀英修撰《封长白山为灵应王册文》: “自两仪剖析,山岳神秀各钟于其分野。国将 兴者,天实作之。对越神休,必以祀事。故肇基王迹,有若歧阳,望秩山川,于稽虞 典。厥惟长白,载我金德,仰止其高,实惟我旧邦之镇 ......列圣蕃衍炽昌,迄于太 祖,神武征应,无敌于天下,爰作神主 ” ,概述金兴以来迄于阿骨打之武功,认定长 白山为 “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文中把长白山称之为神山秀岳, 用 “载我金德”“仰止其高”等最高的赞语来形容它,可见对这座塞外名山的崇仰恭敬。 因此皇帝又于大定十五年 (1175)在长白山北建立灵应王神庙,命大臣持节备礼并带着 这份《册文》前去祭奠。 金章宗明昌四年 (1193)又封长白山为“开天弘圣帝” 。山神由王及帝,成为诸岳中最高品秩,自此每岁降香,命有司春秋二仲择日致祭,并有祭文。1999年8月19日,一块女真文字碑出土于长白山天池北钓鳌台上,距天池约40米。这块古碑初步认定是金代 祭长白山神所刻记的,文字为女真文字 “长白山神”。2008年5月在长白山西坡发现 的 “大荒顶子”祭坛遗址,经有关专家考证,为女真及其先人望祭长白山的萨满祭祀遗 址。 元明之际,女真各部卫所林立不相统属,对长白山的国家奉祀中止,然而女真人 仍保持了长白山崇拜,《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编成于 1530年,其中记女真人对长 白山 “奉之为神山”。清代,满洲人对长白山的崇仰更是登封造极,并进一步把族源与 长白山联系。崇德元年 (1636)修纂的《太祖武皇帝实录》最早记载了“长白山之东北布 库哩山下 ”佛库伦吞神鸟所遗朱果而生布库里雍顺的神话,以此向人们昭示皇权天授 的神圣性。而且树立柳条边将长白山区立为皇家圣地加以封禁地,除皇家外任何人进 山伐木、狩猎或采参,以免惊动神灵损坏龙脉。康熙十六年 (1677),大臣觉罗武默讷 等奉命拜谒长白山,逆松花江而上溯源满洲故地三音讷殷 (满语“sain neyen”音译,即 今日吉林省抚松县境内漫江,为松花江上源,为明末建州女真长白山三部之讷殷部 ), 艰险登临天池,回京奏请封长白山之神获准。翌年康熙帝 “诏封长白山神,秩祀五 岳 ”,后又撰文称“泰山之龙,发脉长白”,把长白山的地位推向新的高度,长白山崇拜 的表现形式随满洲民族一起跃升历史舞台中央,进入中国历代皇帝的封禅礼制序列并 居首位。康熙二十二年 (1682),清圣祖东巡吉林,率太子、诸王和群臣“诣松花江岸, 东南向,望秩长白山,行三跪九叩头礼,以系祖宗龙兴之地 ”。
手机使用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分享QQ
微信扫一扫
微信内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