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题干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鞣以为轮( ) 2. 虽有槁暴( )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4. 君子生非异也(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古义:______________ 2.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古义:______________ 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古义:______________ 4.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今义:阴间 古义:______________ 5.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寄托 今义:把抽象的思想情感等放在具体的人身上或事物上 古义:______________ 用心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古义: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 2. 假 善假于物也( ) 乃悟前狼假寐( ) 3而 锲而不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 蟹六跪而二螯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___________________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木直中绳, 以为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用心一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 中:合于。 B.虽有槁暴 暴:晒干。 C.假舆马者 假: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 生:出生。 15.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登高而招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蟹六跪而二螯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第一段用“輮木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 C.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手机使用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分享QQ
微信扫一扫
微信内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单选题】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简答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荀子《劝学》)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
【单选题】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简答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荀子《劝学》)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
参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