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一、完成文化常识练习(16-20) 16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 .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 .“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 .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小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 .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C .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D .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 .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 .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 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 .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 .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2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 .“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 .“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 .“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手机使用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分享QQ
微信扫一扫
微信内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