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怀良人葛鸦儿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 [注]题目中的“良人”,措农妇戍征(或服劳役)的丈夫。末句的“底”字,是“何”的意思。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位农妇的怨歌。这位农妇鬓云散乱,头上别着自制的荆条发钗。“世所稀”,是说她住在世人罕至的地方。 B.“布裙犹是嫁时衣”,既进一步表现农妇之贫穷,又反映她对久别的丈夫的怀念。诗人将“怨”寓于“嫁时衣”中。 C.“胡麻好种无人种”,社会弊政祸及农家,使人想起“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那样田园荒芜的景象。 D.“正是归时底不归”,有怨有望,然而良人不归出于被迫,农妇只“怨天”不“尤人”。这一句点破题目中的“怀”字。 2.这首诗最后一句有“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的艺术特点。下面四首诗中,没有这个特点的一首是( )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 D.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手机使用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分享QQ
微信扫一扫
微信内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简答题】完成4--7题,一起拍照上传(提交后即可看到答案,在微信群中也可查阅,请及时订正) 4 .请参考材料一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 材料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的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1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材料二: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反驳说:如果这...
【简答题】完成4--7题,一起拍照上传(提交后即可看到答案,在微信群中也可查阅,请及时订正) 4 .请参考材料一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 材料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的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1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材料二: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反驳说:如果这...
参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