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影戏剧种。流行于陕西安康、旬阳等地。
约在清朝光绪二十年,河南越调大戏班传入洵阳(今旬阳),与当地“八岔戏”、“道情戏”艺人合伙,用皮影戏形式演出,腔调互为渗透,遂形成该剧种。唱腔变化多样,有4种“放腔”方法,兼用假嗓、本嗓。传统剧目约500多个,已挖掘整理出280余本。多为历史故事,亦有少数取自民间生活,有《九渡林英》、《胡子烧火》、《推豆腐》、《全打壶》等。
中国皮影戏剧种。流行于陕西安康、旬阳等地。
约在清朝光绪二十年,河南越调大戏班传入洵阳(今旬阳),与当地“八岔戏”、“道情戏”艺人合伙,用皮影戏形式演出,腔调互为渗透,遂形成该剧种。唱腔变化多样,有4种“放腔”方法,兼用假嗓、本嗓。传统剧目约500多个,已挖掘整理出280余本。多为历史故事,亦有少数取自民间生活,有《九渡林英》、《胡子烧火》、《推豆腐》、《全打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