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讳”
“讳”,在中国很古老。有文献可考的可追溯到孔子。孔子作《春秋》为了让“乱臣贼子惧”,按理该直话直说,他偏要委屈婉转,吞吞吐吐,首创“春秋笔法”,半隐半露。《谷梁传》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孔子治史的一条原则。以后讳的范围愈来愈大,讳的学问愈来愈深,成为人们立身行事、律己衡人的一条重要道德准绳,更有严刑峻法加以维护,语涉忌讳即有杀身之祸。如朱年轻时家贫,曾做和尚,后来当了皇帝仍有自卑心理,忌讳人说“光”,说“秃”,忌讳“僧”字甚至“生”(僧)字。洪武朝的多为犯讳,据吴晗统计说杀过十多万人。因触犯忌讳而杀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
讳,经过几千年道德的自律,加上权力者血腥的强制维护,不仅成为民族文化传统中一个重要负面的组成部分,且积淀于国民性格中,成为中国人民的痼疾,连小人物阿Q也讳光讳亮讳灯烛,与朱皇帝并无多少不同。如果他坐龙廷,小D怕是头一个被杀头。
讳,并不能抹去朱的历史与阿Q的癞疮疤,却反证了不光彩的东西是硬邦邦的存在。我们的列祖列宗很奇怪,汉语里“讳莫如深”、“讳疾忌医”,无不含贬义,而“直言不讳”、“毫不隐讳”,多用来形容正面的品格,但人们还是一代代地“讳”下来,成为文化积习,缺乏正视民族弱点的勇气。近年可贵之处恰恰在于不隐讳自己的观点的各种讨论,不讳正是起点。
四、
谈“讳”
“讳”,在中国很古老。有文献可考的可追溯到孔子。孔子作《春秋》为了让“乱臣贼子惧”,按理该直话直说,他偏要委屈婉转,吞吞吐吐,首创“春秋笔法”,半隐半露。《谷梁传》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孔子治史的一条原则。以后讳的范围愈来愈大,讳的学问愈来愈深,成为人们立身行事、律己衡人的一条重要道德准绳,更有严刑峻法加以维护,语涉忌讳即有杀身之祸。如朱年轻时家贫,曾做和尚,后来当了皇帝仍有自卑心理,忌讳人说“光”,说“秃”,忌讳“僧”字甚至“生”(僧)字。洪武朝的多为犯讳,据吴晗统计说杀过十多万人。因触犯忌讳而杀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
讳,经过几千年道德的自律,加上权力者血腥的强制维护,不仅成为民族文化传统中一个重要负面的组成部分,且积淀于国民性格中,成为中国人民的痼疾,连小人物阿Q也讳光讳亮讳灯烛,与朱皇帝并无多少不同。如果他坐龙廷,小D怕是头一个被杀头。
讳,并不能抹去朱的历史与阿Q的癞疮疤,却反证了不光彩的东西是硬邦邦的存在。我们的列祖列宗很奇怪,汉语里“讳莫如深”、“讳疾忌医”,无不含贬义,而“直言不讳”、“毫不隐讳”,多用来形容正面的品格,但人们还是一代代地“讳”下来,成为文化积习,缺乏正视民族弱点的勇气。近年可贵之处恰恰在于不隐讳自己的观点的各种讨论,不讳正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