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曹操)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倩,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文帝即王位,植与诸侯并就国。……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评曰: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传曰“楚则失之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其此之谓欤! (陈寿《三国志·任城陈萧王传》) 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假令太祖防遏植等,在于畴昔,此贤之心,何缘有窥望乎?至于植者,岂能兴难?余每览植之华采,思若有神。以此推之,太祖之动心,亦良有以也。 (鱼豢《魏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简易,不治威仪治:讲究、注重 B.不自雕励,饮酒不节雕励:雕饰 C.文帝(曹丕)御之以术御:统治 D.公车令坐死坐死:因罪处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植既以才见异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 B.文帝(曹丕)御之以术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C.于是以罪诛修今王鼓乐于此(《庄暴见孟子》) D.于是悔而罢之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庄暴见孟子》) 小题3:下列句子中,表明曹植“特见宠爱”和“植宠日衰”的原因的一组是 ⑴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⑵植援笔立成,可观 ⑶性简易,不治威仪 ⑷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 ⑸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 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⑺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⑻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 A.⑴⑵⑷/⑸⑹ B.⑴⑷/⑸⑺⑻ C.⑵⑶⑷/⑹⑺ D.⑶⑷/⑸⑹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植十多岁就博览群书,下笔成文,以至使曹操以为是请人代写的,后来,在新落成的铜雀台上的比试中,曹植因其出众的才华让曹操非常看重。 B.曹植原来性情平和,生活简朴,不事张扬,加之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曹操对他很宠爱,曾多次想立他为太子,但他后来放任无忌,最终失宠于曹操。 C.曹植做事任性,饮酒无度,加上又不像曹丕那样善于伪装自己讨人欢心,渐渐失去了曹操的宠信。后来司马门和醉酒事件是他当不成太子的失望心情的流露。 D.之后的曹植虽内心充满怨愤,但还希望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多次请求曹丕会见,好让自己被赏识,受重用,但终未如愿,只得郁郁寡欢,英年早亡。 小题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陈寿和鱼豢的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寿和鱼豢都认为曹植才华横溢,鱼豢认为曹植文章文采华美,好像有神助一般,陈寿认为曹植的文采足以流传后世,特别是在齐楚两地。 B.陈寿认为曹植的悲剧源自其不能自我克制、不懂退让以及缺少远虑的性格,这是从本质上对曹植由宠而罢悲剧因素的把握,对读者很有启发意义。 C.鱼豢认为曹植本是一个聪明有才华的人,是不会发生灾难的,同时鱼豢根据自己对曹植文采的感受,推想曹操当初被他的文章感染,也是很有道理的。 D.陈寿和鱼豢都对曹植的不幸感到惋惜,但都认为曹植的悲剧除了自己的错误外,曹操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此,陈寿说得委婉,鱼豢说得直截。 小题6:把下列划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译文: 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手机使用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分享QQ
微信扫一扫
微信内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