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万里"相关考试题目
4. 相传桐城西后街的巷南原为宰相张英府,巷北为吴氏宅。当时,相府家人与吴氏因地界发生纠纷,家人一封书信,快马送到京城,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上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立即拆让三尺,吴氏深为感动,也退让三尺,于是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两家( )之举被传为美谈。
11. 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清朝康熙大学士张英(清朝名臣张廷玉父亲)的家人重修府邸时,因院墙与邻居吴氏发生争执,写信给当时在京作官的张英。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六尺巷由此得名。 六尺巷体现了社会主义核...
23. 六尺巷的故事。相传桐城西后街的巷南原为宰相____,巷北为吴氏宅。当时,相府家人与吴氏因地界发生纠纷,家人一封书信,快马送到京城,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上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立即拆让三尺,吴氏深为感动,也退让三尺,于是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两家宽容礼让之举被传为美谈。
25. ( )的故事。相传桐城西后街的巷南原为宰相张英府,巷北为吴氏宅。当时,相府家人与吴氏因地界发生纠纷,家人一封书信,快马送到京城,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上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立即拆让三尺,吴氏深为感动,也退让三尺,于是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两家宽容礼让之举被传为美谈。
36.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史料记载: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六尺巷的长度大约是( )
42. 六尺巷的故事。相传桐城西后街的巷南原为宰相张英府,巷北为吴氏宅。当时,相府家人与吴氏因地界发生纠纷,家人一封书信,快马送到京城,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上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立即拆让三尺,吴氏深为感动,也退让三尺,于是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两家()之举被传为美谈。
45.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他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因此而成。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