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职业搜题刷题APP
下载APP
首页
课程
题库模板
Word题库模板
Excel题库模板
PDF题库模板
医考护考模板
答案在末尾模板
答案分章节末尾模板
题库创建教程
创建题库
登录
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搜索
刷刷题APP
> 小人求诸人
"小人求诸人"相关考试题目
1.
《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了()
2.
《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了 [ ]
3.
《论语·卫灵公》中强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后来形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
4.
《论语·卫灵公》中强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后来形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
5.
《论语》曰“为仁由己”,又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了()
6.
《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了()
7.
《论语》曰“为仁由己”,又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了
8.
《论语》曰“为仁由己”,又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了()
9.
《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了
10.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君子要严格要求自己。
11.
《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了______
12.
《论语》曰“为仁由己”,又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了 [ ]
13.
《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了 [ ]
14.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是指君子苛求所有人,小人苛求自己。
15.
《老子》第三十三章说“自胜者强”,《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从以上引述中可知,________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 [ ]
16.
子曰:“ 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 (判断此句是不是《论语》中的原句)
17.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君子要严格要求自己。A. 错B. 对C. 部分对D. 部分错
18.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9.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话说的是( )。
20.
《老子•三十三章》说“自胜者强”;《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从以上引述中可知, 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血液。( )
21.
《论语》曰“为仁由己”,又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了( )
22.
《论语·卫灵公》中强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后来形成的一个成语是反求诸己。
23.
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人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下列名言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 A.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D.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24.
《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 ,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对此,从民族精神角度来看,不能体现的是 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②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③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④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25.
《老子》说“自胜者强”;《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由上可知,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
26.
翻译: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7.
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列语句符合该观点的是( )。 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②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 ④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小题。 中国人文化性格的内倾性何中华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值得仔细品味,因为我们从中能够引申出中国文化性格的方方面面。 “克己”的“己”字是指“私”,所谓一己之私利;“克己”也就是“去私”。如此一来,人的所作所为方能回归到“礼”的要求上来。那么,“礼”又是指什么呢?所谓“礼”,就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属于伦理范畴。所以孔子说:“非...
29.
解释下列各组词 求 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2.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战国策·齐一) 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 5.造祸而求福。(史记·刺客列传)
30.
《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了______
31.
《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 ]
32.
《老子·三十三章》说“自胜者强”;《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从以上引述中可知,_______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血液。 [ ]
33.
《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了( )
34.
解释下列各组词 求 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2.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战国策·齐一) 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 5.造祸而求福。(史记·刺客列传)
35.
孔子所说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体现了( )的美德。
36.
《老子》说“自胜者强”;《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由上可知,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
37.
中国人文化性格的内倾性 何中华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值得仔细品味,因为我们从中能够引申出中国文化性格的方方面面。 “克己”的“己”字是指“私”,所谓一己之私利;“克己”也就是“去私”。如此一来,人的所作所为方能回归到“礼”的要求上来。那么,“礼”又是指什么呢?所谓“礼”,就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属于伦理范畴。所以孔子说:“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
38.
孔子认为“为仁由己”强调人们严格要求自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9.
《论语》说“为仁由已”、“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 ]
40.
“君子求诸于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卫灵公》) [ ] 则指自我的完善,其目标在于自我的内在价值,即“成己”。
41.
《老子》说“自胜者强”;《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由上可知, ____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 [ ]
42.
《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君子要( )。
43.
《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君子要( )。
4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①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小题1:上述材料阐述了孔子对“君子”的一些看法,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如何对待自己?(6分) 答: 小题2:请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关于“君子”的言论,简要谈谈你对“君子”的认识,不...
45.
《论语·卫灵公》:“____,小人求诸人”
46.
子曰:“君子求诸( ),小人求诸人。”
47.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话出自()。
48.
《论语》曰“为仁由己”,又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了()
49.
翻译: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