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职业搜题刷题APP
下载APP
首页
课程
题库模板
Word题库模板
Excel题库模板
PDF题库模板
医考护考模板
答案在末尾模板
答案分章节末尾模板
题库创建教程
创建题库
登录
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搜索
刷刷题APP
> 电压波节
"电压波节"相关考试题目
1.
如果传输线上信号的波长为40mm,则形成驻波后,传输线上两个相邻的电压波节点之间的距离为
2.
电路如图所示,图中Z为元件阻抗值。T2端口接匹配负载时,在T1端口测得输入端驻波比为ρ=2,T1端口为电压波节点,T1、T2端口外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均为Z0,求:
3.
导纳圆图中,【图片】的径向线为各种不同负载阻抗情况下电压波节点反射系数的轨迹。( )
4.
当出现驻波时, 在电压波节所在位置将出现电流的____。
5.
已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50Ω,终端接负载ZL=50+j50Ω,则电压波节点处的输入阻抗为( )欧姆。
6.
一无损耗线的特性阻抗Zo=70Ω,終端接负载阻抗ZL=(100-j50)Ω,求: (1) 传输线上的反射系数Fz; (2)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表示式; (3)距线上终端第一个电压波节和电压波腹的距离zmin和zmax; (4)画出传输线上电压、电流的振幅分布。
7.
证明无耗传输线的负载阻抗为其中ρ为驻波系数,为第一个电压波节点至负载的距离。
8.
可逆对称无耗二端口网络参考面【图片】接匹配负载,测得距参考面【图片】距离为【图片】处是电压波节,驻波比【图片】,则【图片】。( )
9.
均匀无耗长线终端接负载阻抗ZL时,沿线电压呈行驻波分布,相邻波节点之间的距离为2cm,靠近终端的第一个电压波节点离终端0.5cm,驻波比为1.5,求终端反射系数。
10.
传输线的长度为l=0.82λ,传输线上电压波腹值为50V,电压波节值为13V,波腹距负载0.032λ。如果传输线特征阻抗为Z0=50Ω,求输入阻抗ZIN和负载阻抗ZL。
11.
如图所示微波电路,均匀无耗传输线特性阻抗 【图片】,【图片】,【图片】,AB段和CD段的长度如图所示,已测得CD段电压波腹点值【图片】,则CD段驻波系数ρ、电压波节点电压幅值【图片】、CD段电压波节点阻抗【图片】、负载【图片】吸收功率【图片】分别是【图片】A. B. C. D.
12.
已知均匀无耗长线终端接负载阻抗 【图片】 时,沿线电压呈行驻波分布,相邻波节点之间的距离为 2cm, 靠近终端的第一个电压波节点离终端 0.5cm,驻波比为 1.5, 则相波长、终端反射系数为
13.
证明无耗传输线的负载归一化阻抗 、行波系数K和负载到第一个电压波节点的距离l min 三者之间满足下列关系式:
14.
15.图所示可逆(互易对称无耗二端口网络,在T2参考面处接匹配负载,测得距参考面T1距离为l=0.125λp处是电压波节,驻波比ρ=2,求二端口网络的散射参量矩阵。
15.
导纳圆图中, 的径向线为各种不同负载阻抗情况下电压波节点反射系数的轨迹。
16.
特性阻抗600Ω的传输线上,电压振幅最大100V,最小25V,第一个电压波节点距离负载0.125个波长,(1)求负载;(2)若用并联单支节匹配器进行匹配,求支节的位置和长度,请画出Smith圆图的草图,并结合草图和文字说明求解第(2)问的过程(不一定要得出具体的数值结果)。
17.
设某系统如图所示,双端口网络为无耗互易对称网络,在终端参考面T2处接匹配负载,测得距参考面T1距离l1=0.125λg处为电压波节点,驻波系数为1.5,试求该双端口网络的散射矩阵。
18.
可逆对称无耗二端口网络参考面T2处接匹配负载,测得距参考面T1 距离为l =0.125λp 处是电压波节,驻波比ρ =1.5 ,则该二端口网络的散射参量是A. B. C. D.
19.
传输线终端接任意负载时,传输线上电压波腹点处的阻抗为(1),传输线上电压波节点处的阻抗为(2),且均为纯电阻。
20.
终端接纯电阻性负载的传输线输入阻抗在电压波节处最小。( )
21.
设有一无损耗传输线,其特性阻抗为Zo,当其终端接有阻抗Z2时,测得线上的驻波系数为S,由负载到第一个电压波节点距离为lmin。试证明负载Zz可由下式计算式中
22.
均匀无损耗传输线终端接负载阻抗Z L 时,沿线电压呈行驻波分布,相邻波节点之间的距离为2 cm,靠近终端的第一个电压波节点离终端0.5 cm,驻波比为1.5,求终端反射系数。
23.
终端开路的无耗均匀传输线上,第1电压波节点与终端的距离与沿线相波长的比是多少?
24.
一无损耗均匀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75Ω,终端接负载阻抗ZL=(100-j50)Ω,求: (1)传输线上的反射系数fz; (2)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表示式; (3)距负载第一个电压波节点和电压波腹点的距离|z|min1和|x|max1。
25.
无耗长线终端负载为纯电阻R,且R<Z0时,沿线第一个电压波节点在___________。
26.
特性阻抗为50Ω的传输线,终端负载不匹配,沿线电压波腹|U max |=10 V,波节|U min |=6 V,离终端最近的电压波节点与终端间距离为0.12λ,求负载阻抗Z L 。若用短路分支线进行匹配,求短路分支线的并接位置和分支线的最短长度。
27.
14.已知均匀无耗传输线上电压波节点处的电压幅值为|U|min,向电源方向、距该波节点为l处的电压幅值为|U|l,试证明此传输线上的驻波比ρ满足式中:A=|U|l/|U|min,β是该传输线的相移常数。
28.
图所示可逆对称无耗二端口网络参考面T2接匹配负载,测得距参考面T1距离为l=0.125λp处是电压波节,驻波比ρ=1.5,求二端口网络的散射参量矩阵。
29.
特性阻抗为50Ω的长线,终端负载不匹配,沿线电压波腹|Umax|=10V,波节|Umin|=6V,离终端最近的电压波节点与终端间距离为0.12λ,求负载阻抗ZL。若用短路分支线进行匹配,求短路分支线的并接位置和分支线的最短长度。
30.
如图所示微波电路,均匀无耗传输线特性阻抗 ,,,AB段和CD段的长度如图所示,已测得CD段电压波腹点值,则CD段驻波系数ρ、电压波节点电压幅值 、CD段电压波节点阻抗、负载 吸收功率分别是
31.
短路线末端是电流波腹和电压波节。()
32.
在图的电路中,Z为串联元件阻抗值,当T 2 参考面处(2端口接匹配负载时,在T 1 参考面处测得的输入端驻波比ρ=3,并且T 1 参考面处为电压波节点,求串联元件Z的阻抗值及参考面T 1 -T 2 之间的散射参数矩阵。
33.
阻抗圆图的横轴上分布纯阻抗点,左半轴为电压波节点,右半轴为电压波腹点。
34.
在图的电路中,Z为串联元件阻抗值,当T2参考面处(2端口接匹配负载时,在T1参考面处测得的输入端驻波比ρ=3,并且T1参考面处为电压波节点,求串联元件Z的阻抗值及参考面T1-T2之间的散射参数矩阵。
35.
11.图所示可逆对称无耗二端口网络参考面T2接匹配负载,测得距参考面T1距离为l=0.125λp处是电压波节,驻波比ρ=1.5,求二端口网络的散射参量矩阵。
36.
已知均匀无耗长线终端接负载阻抗 时,沿线电压呈行驻波分布,相邻波节点之间的距离为 2cm, 靠近终端的第一个电压波节点离终端 0.5cm,驻波比为 1.5, 则相波长、终端反射系数为
37.
均匀无耗长线的特性阻抗Z0=100Ω,沿传输线测得离开终端向电源方向第一个电压波节点=2.5cm,波节点电压|U|min=1V,电压驻波比ρ=2,相波长λp=20cm。求:
38.
电压波腹点在Smith圆图的负半横轴上,电压波节点在Smith圆图的正半横轴上
39.
已知均匀无耗传输线上电压波节点处的电压幅值为|U|min,向电源方向、距该波节点为l处的电压幅值为|U|l,试证明此传输线上的驻波比ρ满足式中:A=|U|l/|U|min,β是该传输线的相移常数。
40.
特性阻抗为50Ω的长线,终端负载不匹配,沿线电压波腹|U max |=10V,波节|U min |=6V,离终端最近的电压波节点与终端间距离为0.12λ,求负载阻抗Z L 。若用短路分支线进行匹配,求短路分支线的并接位置和分支线的最短长度。
41.
已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50Ω,终端接负载ZL=100Ω,则电压波节点处的输入阻抗为( )欧姆。
42.
可逆对称无耗二端口网络参考面接匹配负载,测得距参考面距离为处是电压波节,驻波比,则。( )
43.
7.证明无耗传输线的负载阻抗为其中ρ为驻波系数,为第一个电压波节点至负载的距离。
44.
图所示可逆(互易对称无耗二端口网络,在T2参考面处接匹配负载,测得距参考面T1距离为l=0.125λp处是电压波节,驻波比ρ=2,求二端口网络的散射参量矩阵。
45.
已知均匀无耗传输线上电压波节点处的电压幅值为|U| min ,向电源方向、距该波节点为l处的电压幅值为|U| l ,试证明此传输线上的驻波比ρ满足 式中:A=|U| l /|U| min ,β是该传输线的相移常数。
46.
已知均匀无耗长线终端接负载阻抗 ZL 时,沿线电压呈行驻波分布,相邻波节点之间的距离为 2cm, 靠近终端的第一个电压波节点离终端 0.5cm,驻波比为 1.5, 则相波长、终端反射系数为
47.
在特性阻抗为600Ω的无耗双导线上测得∣U∣max为200V,∣U∣min为40V,第一个电压波节点的位置lmin1=0.15λ,求负载Zl。今用并联支节进行匹配,求出支节的位置和长度。
48.
阻抗圆图的正实半轴为电压波节点的轨迹,负实半轴为电压波腹点的轨迹。( )
49.
已知特性阻抗为50Ω的无耗传输线,端接负载100+j50欧姆,则第一个电压波节点与负载距离为( )。【图片】
50.
短路线末端是电流波腹和电压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