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职业搜题刷题APP
下载APP
首页
课程
题库模板
Word题库模板
Excel题库模板
PDF题库模板
医考护考模板
答案在末尾模板
答案分章节末尾模板
题库创建教程
创建题库
登录
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搜索
刷刷题APP
> 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相关考试题目
1.
应依据勘测定界图,将用地范围展绘到比例尺不小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制作土地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
2.
在勘测定界地类调查中,按照规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以现状地物为主,结合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核实项目用地地类,体现了土地勘测定界的( )。
3.
应依据勘测定界图,将用地范围展绘到比例尺不小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制作土地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
4.
下面左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右图为该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趋势图,读图分析回答下面小题。 。从图中信息分析,预测该地区远期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发生变化的自然原因最有可能是()
5.
土地利用现状图是以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为底图测绘的比例尺可选择()
6.
某块地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注记为“旱地”,农业结构调整中改种桑树,但耕作层未被破坏,在土地勘测定界地类调查时,该地块地类应确定注记为()。
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三级评价项目基本图件不包括( )。 A .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 B .工程平面图 C .土地利用现状图 D .植被类型图
8.
在土地勘测定界过程中应充分应用已有的、最新的地籍资料,包括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最新的土地登记资料以及土地权源证明材料等,从而大大提高勘测定界的工作效率的原则是()。
9.
土地勘测定界图编制完成后,应依据勘测定界图,将用地范围展绘到比例尺不小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制作土地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
10.
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要求,编制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比例尺一般是( )。
11.
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耕地、园地的最小图斑面积是( )平方毫米。
12.
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中,内图廓线、经纬线、公里网线、附图图廓线粗()mm。
13.
【名词解释】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图
14.
进行基本农田调查工作时,调查上图是将基本农田保护片等相关信息落实到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确定基本农田图斑,并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检查基本农田要素层的______等是否符合要求。
15.
【名词解释】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图
16.
土地利用现状图
17.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土地利用现状图从成图比例尺来分,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一般为()
18.
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最小图斑面积中,居民地的最小上图面积为( )。
19.
采用( )进行调查的地区,依据调查底图,参照原有土地利用数据库或土地利用现状图,对影像进行解译。
2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主件包括()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C相同比例尺的土地利用规划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D土地利用专题研究报告
21.
下面左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右图为该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趋势图,读图分析回答下面小题。 图中反映出的变化,给本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22.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某省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位于某市东南部,东至东三环,西至中州路,南至包河,北至文化路。开发区属城乡结合部,开发区共有7个村委会,另辖平台镇政府。建成区高楼林立,地物繁多,街道星罗棋布,京九铁路贯穿测区南北,交通繁忙。村庄内房屋密集,院落凌乱,树木茂密,通视困难。 地籍测绘面积约13平方千米。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
23.
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要求,编制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比例尺一般是( )。
2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主件包括()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 C相同比例尺的土地利用规划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 D土地利用专题研究报告
2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三级评价项目基本图件不包括( )。 A.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B.工程平面图C.土地利用现状图D.植被类型图
26.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某省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位于某市东南部,东至东三环,西至中州路,南至包河,北至文化路。开发区属城乡结合部,开发区共有7个村委会,另辖平台镇政府。建成区高楼林立,地物繁多,街道星罗棋布,京九铁路贯穿测区南北,交通繁忙。村庄内房屋密集,院落凌乱,树木茂密,通视困难。 地籍测绘面积约13平方千米。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
27.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某省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位于某市东南部,东至东三环,西至中州路,南至包河,北至文化路。开发区属城乡结合部,开发区共有7个村委会,另辖平台镇政府。建成区高楼林立,地物繁多,街道星罗棋布,京九铁路贯穿测区南北,交通繁忙。村庄内房屋密集,院落凌乱,树木茂密,通视困难。 地籍测绘面积约13平方千米。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
28.
下图是我国黄淮海地区某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读后回答问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最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 ,判断理由是_______ (2)除(1)灾害外,农业生产还受_________威胁,理由是________(3) 为了有效地开发当地土地资源,拟在该地区建设一个新村庄。下图是我国黄淮海地区某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读后回答问题。(1)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最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29.
地籍图的分类:农村地籍图、城镇地籍图、村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地籍挂图、地籍索引图等。
30.
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回答1—2题。 1、如果土地利用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 [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南风 D、西南风 2、当地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适的地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1.
为满足建设用地审批的需要,勘测定界图编制完成后,应依据勘测定界图,将用地范围展绘到比例尺不小于( )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制作土地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
32.
采用( )进行调查的地区,依据调查底图,参照原有土地利用数据库或土地利用现状图,对影像进行解译。
33.
土地利用现状图是( )调查工作结束时需要提交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地籍管理和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必须认真编制。
34.
在土地勘测定界过程中应充分应用已有的、最新的地籍资料,包括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最新的土地登记资料以及土地权源证明材料等,从而大大提高勘测定界的工作效率的原则是( )。
35.
进行基本农田调查工作时,调查上图是将基本农田保护片等相关信息落实到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确定基本农田图斑,并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检查基本农田要素层的( )等是否符合要求。
36.
以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用界址点四周的明显地物、地貌,描述界址点的准确位置及权属界线走向,不求算界址点坐标的方法是______。
37.
进行基本农田调查工作时,调查上图是将基本农田保护片等相关信息落实到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确定基本农田图斑,并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检查基本农田要素层的()等是否符合要求。
38.
在土地勘测定界过程中应充分应用已有的、最新的地籍资料,包括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最新的土地登记资料以及土地权源证明材料等,从而大大提高勘测定界的工作效率的原则是()。
39.
利用野外数字测量方法时,( )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相应的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监测必须利用数字摄像方法。
40.
由于GIS工程涉及地理范围广,在管理空间数据库时必须进行分幅管理,一个图幅一般对应一块区域,例如研究县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就会有乡镇分幅和1:1万分幅两种形式(对)
41.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某省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位于某市东南部,东至东三环,西至中州路,南至包河,北至文化路。开发区属城乡结合部,开发区共有7个村委会,另辖平台镇政府。建成区高楼林立,地物繁多,街道星罗棋布,京九铁路贯穿测区南北,交通繁忙。村庄内房屋密集,院落凌乱,树木茂密,通视困难。 地籍测绘面积约13平方千米。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
42.
为满足建设用地审批的需要,勘测定界图编制完成后,应依据勘测定界图,将用地范围展绘到比例尺不小于( )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制作土地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
43.
土地勘测定界图编制完成后,应依据勘测定界图,将用地范围展绘到比例尺不小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制作土地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
44.
下列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必须配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基本图件的是( )。
45.
以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用界址点四周的明显地物、地貌,描述界址点的准确位置及权属界线走向,不求算界址点坐标的方法是()。
46.
【名词解释】分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47.
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最小图斑面积,规定为:居民地为( ),耕地、园地为( ),其他地类为( )。对于小于最小图斑面积的分类地块作( )处理。
48.
读“我国东部甲、乙两省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回答题。小题1:若两省区土地利用现状合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适宜发展牧业和渔业B.乙地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C.乙地宜发展生态型立体农业D.乙地宜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小题2:若乙省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①湖泊调节气候功能减弱②洪涝问题更频繁 ③土地荒漠化加剧 ④河口三角洲减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9.
关于村庄土地利用现状图斑调查,描述不正确的是()。
50.
经批准的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占用基本农田的,还应当提供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